在今年一季度“开门红”的基础上,山东省聊城市上半年顺利实现“双过半”。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611.9亿元、同比增长5.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进出口同比增长45.7%……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迈出新步伐。
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聊城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加强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359个实施类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时序进度12.6个百分点。雄商高铁(聊城段)工程稳步推进,东阿至阳谷等5条在建高速进展顺利。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上半年,聊城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7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7.7%。健全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加快“一链一院”、“一县一院”建设,组建产业研究院20家,实现12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步伐,推动85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38个;中化鲁西工程、莱柯智能机器人等5个项目入选省工业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攻关项目。近年来,聊城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线,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坚持优结构、扩体量、提层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453X”现代化工业体系,聊城化工产业园扩区、精品钢管产业园规划建设稳步推进;浪潮聊城智能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填补产业空白;阳谷化工新材料、莘县绿色食品加工、高唐装备制造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精密轴承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加快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全市工业经济量质齐升、速效并进。
同时,聊城持续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上下功夫,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全面落实30万千瓦以下小煤电机组关停和清洁替代,退出小煤电机组43.5万千瓦,有序推进“光伏+”、风电等项目建设;冠县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选全省首批绿电产业园试点园区;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发电量分别增长20.2%、11.2%,加快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建设,绿色能源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改革开放是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关键一招”,聊城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激活力,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在全省首创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免申直配”和建设用地报批“梯度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交易指标数量和出让收入在全省试点城市中位居前列;深入实施“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加快对外开放平台建设,鲁西国际陆港成功获批联合国国际港口代码,保税物流中心取得积极进展;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44.2%、居全省首位;国际“朋友圈”拓展至20个国家、36个城市,开放动能加速集聚。同时,聊城聚焦问题导向,强化要素保障,规范涉企执法,充分运用重点项目全周期协同管理系统,全方位打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承载力的发展沃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上半年,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3.8万户,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2.4%、居全省首位。
百舸争流千帆竞,攻坚克难勇争先。决战下半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上下必须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以“作风深化、实干争先”引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全力以赴打好“十四五”收官战,交出一份优异的年终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