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地处老城区,70%-80%的房屋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配套设施老化、物业服务不足等问题较突出。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复杂化、多样化的挑战,解放路街道以“把矛盾化解在百姓家门口”为目标,不断升级“行走的矛盾调解室”,书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老城新篇。
法治直通车——五方力量串起解纷“快车道”
2023年,第一辆‘法治直通车’开进了历山路社区。随着辖区法治资源整合深化,解放路街道结合辖区内法治资源,招募法院、司法局等单位退休人员加入人民调解队伍,发挥“法律明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选好社区的“法治带头人”,实现法治服务精准化,打好法治牌、警民牌、感情牌,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理”成“智理”,为构建和谐、安宁的幸福家园贡献力量。
家有烦心事,邻里有小摩擦,到“法治直通车”来评评理;工作遇到劳动纠纷,到“法治直通车”了解法律知识……在解放路街道,群众逢纠纷找“直通车,已经“轻车熟路”。后坡街的“红街坊”服务站依托红色物业,由退休法官、老党员担任“常驻调解员”,专门化解邻里纠纷;历山路的“星火小屋”开在社区楼院里,现场化解物业缴费、停车管理等高频问题;青龙街的“庭院声声”协商议事平台则聚焦老旧小区改造等难点开展“圆桌对话”,把矛盾化解在规划阶段。
调解学院——专业调解激活治理“新动能”
调解工作的难点,不仅在“解事”,更在“解心”。长期以来,解放路街道调解员队伍以社区工作人员、热心居民为主,虽然熟悉社情民意,却普遍存在“法律知识不足、调解技巧单一”的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2024年4月,解放路街道成立“调解学院”,构建“链式师资+精准课程+实战平台”三维培养体系,培育专业化调解力量。学院聘请全国优秀调解员、资深律师、社区民警等20余人组成“链式师资库”,创新“实战化”培养模式,建立“包联法官+社区民警+专业律师+学员”联动机制,开展民事庭审观摩、金牌调解员大赛等活动。数据显示,通过“调解学院”培育的调解员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27件,调解成功率提升41%,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行走的矛调中心——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在老城区,许多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上班族,习惯“有问题找熟人”“有困难敲家门”,传统的“坐班调解”往往难以覆盖需求。2025年,解放路街道通过“居务公开”收集到居民诉求:“希望调解服务更贴近生活圈”“小问题不用跑远路”,创新推出了由网格员、调解员、志愿者组成的“移动的矛盾调解中心”,通过“居务公开栏+微信群+上门走访”收集诉求,现场能解决的当场办,需要协调的“接单”后24小时内反馈。这种“接诉即办”的工作机制,让调解服务像“及时雨”般精准滴灌到居民需求中。
从“法治直通车”的“主动靠前”,到“调解学院”的“能力升级”,再到“流动调解点”的“服务下沉”,解放路街道的“行走的矛盾调解室”,不仅串起了一条矛盾化解的“快车道”,更诠释了基层治理的核心逻辑:真正的善治,不在高墙内的调解室,而在居民的屋檐下;不在机械的程序流转中,而在有温度的沟通对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