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结硕果 济南乡村振兴“丰”景正好-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20 11:24:03
来源:济南日报

现代农业结硕果 济南乡村振兴“丰”景正好

字体: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命题,承载着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肩负着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时代使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蓝图,既是对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升华,更是对共同富裕道路的坚实探索。在济南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市中区、天桥区、章丘区等区县正以各自的探索,勾勒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动图景。

  市中区 三“引擎”驱动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市中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聚焦科技赋能、人才引领、产业联兴三大发力点,多点突破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推动田园变乐园、农房变洋房、资源变资本,在齐鲁大地绘就强村富民新图景。

  数智赋能,激活现代农业新动能。在蔬菜种植大村新平村,150个蔬菜大棚里,10余种果蔬年产量达600余万斤。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市中区投入2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中央厨房净菜配餐项目”,创新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入驻,统一规划种植规模,推动蔬菜产业连片发展。

  项目引入全自动清洗、智能分拣、数控翻炒等先进技术工艺,将田间果蔬加工成绿色健康的餐品,供应多家中小学和部门单位。如今,新平村通过“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升级,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兴村之路,实现了从保障“菜篮子”到丰富“菜盘子”的跨越,让土地产出“金疙瘩”。

  人才领航,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市中区积极拓宽引才渠道,以优质项目和资源为“磁石”,吸引青年人才担任“乡村CEO”,激活乡村发展“一池春水”。

  毕业于武汉大学的“80后”滨州小伙曹修帅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20年,他辞去企业中层职务,投身市中区兴隆街道山村建设。从项目考察、策划,到资金筹集、落地,再到开展村企合作,曹修帅带领 (ɡǒnɡ)村、涝坡等周边4个村,通过“认养农田”“乡村民宿”等特色项目,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5万元。他也成为“初禾菜园”农场主和乡村民宿投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CEO”。

  近年来,市中区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搭建平台、引进资源、政策扶持等举措,累计内选、外引234名村干部后备人才,15名乡村人才获评“齐鲁乡村之星”“海右乡村之星”,越来越多的人才在乡村舞台上大展身手。

  产业联兴,激活跨村共富新动能。玉符河畔,流水潺潺、白鹭翩飞。市中区首个“跨村联建”示范试点玉符泉源联合党委便坐落于此。作为村党组织融合发展的成功范例,玉符泉源联合党委以组织联建为纽带,对西东、土屋、相家、寨而头、宅科等5个邻近村的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统一盘活、规划。

  通过精准招商,成功引入玉符河“不觉晓”综合营地、济南马上见露野、南岸花园等特色文旅项目。五个村庄在联合党委统筹下,既发挥各自优势、错位发展,又紧密联动,形成涵盖“自然体验、研学露营、文化打卡、生态配套”的互补业态链。这一模式将分散的资源转化为抱团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农文旅产业从“单点开花”迈向“集群绽放”,为乡村共富注入强劲动力。

  天桥区在社区设立“共富超市”产品展销区域。

  每个周五的清晨,济南邮政物流车都会准时来到天桥区桑梓店街道,将一筐筐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还温热的散养鸡蛋、颗粒饱满的本地杂粮装上车,运往黄河南的各个社区。而在各“共富超市”分拣点,社区志愿者一边核对订单,一边快速分装,“一会儿上班的、送孩子的顺道就能拿走,保证跟刚从地里摘的一样新鲜!”

  这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是天桥区以“共富超市”为支点,托起农民致富梦、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2024年起,天桥区响应济南“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率先启动“共富超市”建设。区委组织部牵头梳理出黑糯玉米、石磨面粉、胶东花饽饽等特色农产品清单,区农业农村局把控品质,区市场监管局严守安全线,邮政则发挥网点覆盖优势,构建“线上团购+线下驻点”双渠道——在政企协同的“组合拳”下,农产品溯源、质检、配送全链条被打通,以其独特优势迅速扎根,架起了一座连接田间地头与市民餐桌的“共富之桥”。

  “这超市真不赖!菜又新鲜又便宜,关键是知道是绿色种植,吃着放心,买着也高兴,感觉也为乡村振兴出了份力!”正在领取预订蔬菜包的居民刘文由衷赞叹。为了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天桥区还创新开发“桥有好品”小程序,“云端”管理、严控品质,让好产品真正卖出了好价钱。

  “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可持续的长效机制,畅通农产品进城渠道,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让市民的餐桌丰富起来,让村集体的腰杆硬起来,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天桥区委组织部刘姝辰介绍。目前,全区30个社区已实现覆盖,年底将惠及10余万居民。

  随着一筐筐带着泥土芬芳的农产品被居民满意地提走,社区志愿者“红马甲”又投入到新的订单分拣中。天桥区的“共富超市”,正如同这清晨忙碌而充满希望的分货场景,将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从广袤田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里,描绘着城乡共融、共同富裕的温暖图景。

  章丘区 做优“农文章”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土地是最厚重的底色,也是最朴实的远方。在章丘,传统农业正经历着从“面朝黄土”到“科技赋能”的蝶变,闲置土地变身“聚宝盆”,田野里长出的不仅是庄稼,更是村民腰包里的“真金白银”。

  在刁镇街道张官村,蔬菜批发市场的喧嚣声里藏着振兴的密码。这里,菜农与商户论质讲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东方商人田园综合体的温室大棚里,智慧农业设备24小时监测着作物生长。近年来,张官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让“菜篮子”变成了“钱袋子”。

  而在更广阔的章丘大地上,85.5万亩高标准农田托举起“粮食安全压舱石”,161万亩沃野产出“稳产增收定心丸”。中北部平原120万亩小麦玉米翻涌起“金色海洋”,南部山区20万亩特色杂粮绘就“多彩画卷”。64万吨粮食产能的背后,是科技赋能的智慧种植、是适度规模经营的机制创新、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注脚。土地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当传统种植遇上现代农业,当“巴掌田”变成“产业田”,乡村振兴的根基便深深扎进了泥土里。

  在圣井街道,举目远眺,两廊并进,轨交8号线、大东环广袖云端;侧耳倾听,社区邻睦,乡村琴瑟,蝉鸣千重绿波。站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起身拔节,知时节而蒸蒸日上;俯身特色农业园区的瓜田篱下,新农人晨耕暮坐、夕烟碌影。体验济南果品研究院的实验室,冷链物流、果蔬贮藏、加工质检,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让田间地头的果品蔬菜成为高附加值的“优质品”;一系列的比对大数据,为百姓餐桌到舌尖安全筑起“食安屏障线”,让“宜居宜业”在圣井有了最大底气。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是山东美焕食品有限公司的“标配”,随着时间的指针,100+爆款速冻产品走下生产线,走向全国5000余家KA连锁超市。这就是现代农业擘画下,从实践走出来的“圣井版本”。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如何把现有农业园区及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强化做优全产业链条,达到与时代同步、与市场同频、与社会需求同呼应的更高维度,这是摆在我们圣井街道一班人面前的课题答卷。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我们要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做好企业+园区+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优化闭环模式,在不断探索应用中,找出最优解,给出满意卷。”圣井街道主要负责人的话语中,透露着对圣井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睿智理念。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