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浪潮奔涌向前的时代,金融活水如何精准浇灌科技创新之花?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以下简称“农行山东省分行”)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截至2025年6月末,全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387亿元,年增量199亿元,增速16.8%,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10.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884亿元,增量448亿元,增速31.2%,以金融之力助推山东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突破“卡脖子”技术,金融活水浇灌新材料企业
在滨州市沾化区,山东欧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亚新材料”)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对电子级聚酰亚胺薄膜进行技术验证。
欧亚新材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单体等不同系列产品,4,4'-二氨基二苯醚(聚酰亚胺单体)市场占有率29%,行业排名第二,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产品广泛应用于聚酰亚胺薄膜、泡沫、纤维、浆料等领域。
作为一家专注于聚酰亚胺单体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虽拥有国内领先生产技术,但产业化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关键时刻,农行沾化支行伸出援手。
农行沾化支行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通过“科技e贷”产品,一周内就为企业批复近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无需抵押物,利率优惠,解决了轻资产企业抵押难的问题。
资金到位后,欧亚新材料迅速完成生产线升级。2024年营业收入达1.4亿元。“农行的支持让我们敢投敢研,现在公司正在攻关更高端的航空级材料。”公司副总裁张鑫表示。
欧亚新材料的案例,是农行山东省分行服务“硬科技”企业的缩影。通过“科技e贷”“专精特新小巨人贷”等专属产品,该行已为全省601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打造“育繁推”一体化,全链条金融支持种业振兴
在渤海湾畔,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水产”)的种苗繁育中心内,数十亿尾南美白对虾虾苗正在孵化。这家国家级“种业阵型”企业,拥有4个国家认定的对虾新品种和1100个对虾家系,年繁育种苗能力达100亿尾。
“2022年,我们计划建设水产种苗繁育中心项目,但固定资产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传统信贷模式难以覆盖。”企业管理人员介绍。农行北海经济开发区支行在调研后,创新采用水产养殖用地抵押模式,为企业提供3.1亿元长期贷款,其中1.6亿元已到位。
在资金支持下,渤海水产构建起从育种研发、工厂化养殖到冷链物流的全产业链体系。企业目前拥有工厂化养殖水体7万方,小棚养殖水体超12万方,外塘40万亩天然高盐度生态养殖场,5万亩海洋牧场,年产对虾1万吨以上。在食品制造端,已打造出“脊岭岛”“盐田”“俏虾客”三个品牌,产品全部通过绿色认证,远销日本市场。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带动。渤海水产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滨州、东营等地超2万户养殖户增收,年产值突破10亿元。
激活“蓝色粮仓”,绿色金融精准滴灌海洋养殖产业
在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滨州市北海新区海缘养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缘养殖”)的增殖放流船正驶向渤海湾。
海缘养殖是集对虾、海马、比目鱼、虎斑鱼等海产品育种、养殖、技术推广、成品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民营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营模式为“企业+养殖户”模式。
企业目前拥有水产繁育车间20间、面积32000平方米,自有外塘养殖水面8000亩、养殖户合作养殖面积20000亩,年产各类干鲜水产品400余万斤。同时,为恢复渤海湾水域生态,改善各类水产品生物群落结构,维护生态平衡,企业积极参与海洋渔业局的增殖放流项目,近三年共放流近百万尾各类舌鳎、对虾等苗种。
“海产品养殖风险高、受自然因素影响大,银行往往望而却步。”企业负责人坦言。作为优质科技型企业,海缘养殖多年来与农行在各方面深度合作,累计获得农行4500万元信贷支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加工能力,带动周边近3万亩合作养殖水面共同发展。
农行山东省分行通过设立服务科技创新的专营组织架构、强化精准服务、专业产品体系、专项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信贷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多措并举做优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