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记者从山东省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济宁市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万件,无偿提供法律咨询9.6万人次;组织“法援惠民生”志愿服务活动145场次,为社会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
针对特定群体,济宁市法律援助机构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受理程序,缩短办事周期,实现“四个优先”,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申请援助的堵点、难点。因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妇女主张相关权益时,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对于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主动提供上门服务。
为保障服务质量,济宁市法律援助机构精准分类,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针对未成年人案件,选派熟悉未成年人心理特点的律师,注重心理疏导,提前介入;处理妇女婚姻家庭纠纷,由经验丰富的女性律师采用更柔性的沟通方式,为妇女争取更多合法合情合理的权益;处理农民工讨薪、困难职工维权案件,安排对劳动法规、社保新规有深入研究、丰富经验的律师代理承办,确保案件办理质量。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