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博山:文化书院解锁社区服务新姿势-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9/17 17:32:54
来源:淄博市博山区委宣传部

淄博博山:文化书院解锁社区服务新姿势

字体:

  “以前总觉得文化书院就只是看书的地方,没想到还能学到这么实用的中医知识,这半年体重降了五斤,血压也稳了,书院办的这个班,真是办到我们心坎里了!”近日,淄博市博山区珑山社区文化书院里,68岁的居民高延浪一边跟着老师练习八段锦,一边乐呵呵地跟身边的老伙计们分享自己的“健康成果”。

  这个曾经只闻墨香的书院,如今成了居民口中“能学本事、能交朋友、能保健康”的宝藏地,正是博山区文化书院创新服务模式的生动缩影。

  中医养生“搬进”书院,健康服务“零距离”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每周三上午,珑山社区文化书院的活动室里总是热闹非凡,十几位居民跟着老师一招一式练习八段锦,动作虽不标准,却个个神情专注。这是书院“中医养生进社区”系列活动的固定项目,除了功法教学,这里还定期举办中医养生讲座,从“秋冬润燥怎么吃”到“高血压日常调理”,实用知识让居民听得津津有味。

  更让大家点赞的是“名医坐诊”服务。书院不定期邀请淄博市第一医院、夏家庄卫生院的名中医免费坐诊,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以前看名医得往市区跑,现在下楼走五分钟就到,医生还帮我代煎中药,直接送到家,太方便了!”刚看完诊的高延海拿着包装好的药包,笑得合不拢嘴。这种“时间破壁”“青年下沉”“知识赋能”的创新举措,彻底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限制,让“名医就在身边”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书院合伙人”搭台,资源“活”起来服务“暖”下去

  “不仅能学中医,我们还能练书法、学口才呢!”在书院的书法教室里,几位居民正跟着陶然书法的老师练习毛笔字,墨香与笑声交织。

  这背后,是珑山社区创新推出的“书院合伙人”机制——社区当“红娘”,把淄博市第一医院、夏家庄卫生院等医疗机构,陶然书法、笑豆口才等优质教培机构“请”进书院,再通过广电红色文化社区数智平台,让课程资源线上线下同步共享。“以前资源分散,现在‘合伙人’一联手,服务就像‘满汉全席’,居民想要啥几乎都能有!”珑山社区党委书记王秀一打趣道,这种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的模式,让公益服务直抵基层,真正实现了“书院搭台、机构赋能、群众受益”的共赢。

  文艺演出+暖心关怀,“书院+社区”演绎邻里温情

  如果说珑山社区的书院是“健康加油站”,那颜山社区文姜东苑二号院的书院活动,就是一场“邻里大联欢”。9月10日傍晚,小区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场由业主委员会“操办”的文艺演出正在上演。民乐合奏《春到博山》的悠扬旋律刚起,台下就响起了阵阵掌声;大合唱《四渡赤水》铿锵有力,仿佛把大家带回了那段峥嵘岁月;舞蹈《中国脊梁》刚健有力,看得居民们热血沸腾。

  演出中途,更有暖心一幕:业委会成员提着大米,挨个儿给小区80周岁以上的老人送上祝福。“李爷爷,这是您的大米,祝您身体健康!”85岁的李同本接过米袋,满面笑容。这份带着温度的关怀,让整个广场都暖意融融。演出最后,全体演员和观众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在夜空回荡,唱出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感恩。

  从中医养生到文艺联欢,从知识赋能到暖心关怀,博山区的文化书院早已不是“安静看书的地儿”,而是变成了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在这里,老人们找到了健康与陪伴,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与技能,邻里间多了欢笑与温情。未来,博山区文化书院还将继续整合资源、拓展服务,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