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没有一秋忙,收到仓里才算粮。”秋分前后,是全年仅次于麦收的农忙时节。趁着秋高气爽,各地忙着掰玉米、收花生、刨红薯、拾棉花。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彰显其对农耕文明的重要意义。
秋分,是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可用两个字形容:爽、朗。伴随大气通透清朗,天空开始呈现“高清”版本。秋爽、秋云、秋水、秋月,集成了秋分的自然与人文意境。
“秋分送霜,催衣添装”的谚语,则提醒人们赏秋之余该增添衣物了。古人最早所说的中秋,并不特指农历八月十五,而是仲秋,泛指农历八月,即秋分前后。古人认为,秋分是全年冷暖的分界线。秋分之前暑有余热,秋分之后寒意渐浓。
东营的黄河口大闸蟹正新鲜上市。黄河口大闸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点,由于水域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早,能比南方湖区提前15至20天捕捞上市,赶在中秋、国庆双节之前供应市场。
在鲁南、鲁西一带,秋分前后收割玉米、大豆。新打的杂粮磨成面粉,摊成薄脆的煎饼,卷上大葱、酱料,入口满是秋天的粮食香气。对当地人来说,这不仅是食物,更是秋收的仪式感。
民间还有“送秋牛”的习俗。秋分时,人们在黄纸或红纸上印上节气农事和农夫耕田的图样,制成“秋牛图”。送“秋牛图”的人往往能说会唱,他们说秋耕事项和吉祥话,提醒大家不贻误时令。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