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智造聚力创新打造硬核实力-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24 17:21:38
来源:大众日报

青岛智造聚力创新打造硬核实力

字体:

  意念操控无人机、意念控制打字,还能用意念打游戏,这些过去在电影中才能看到的科幻画面,如今已然变为现实。

  9月17日,记者在元思(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思科技)看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一名工作人员头戴着一顶看似普通的头盔,凝神静气盯住计算机画面十几秒,他身旁的无人机便应声起飞,经过进一步控制操作,无人机依次成功穿过两道高低不同的拱门。

  “这一切的魔法,源于我们攻克的前端技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元思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王文恺博士解释,脑机接口系统中前端是连接大脑与机器的“第一道门”,其信号采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意念指令能否被精准“翻译”。

  元思科技团队凭借着不服输的劲头,自主研发出高精度、高信噪比的信号采集芯片与传感器,成功将“钥匙”握在自己手中。王文恺他们深知,前端技术是整个脑机接口系统的基石,直接决定了信号质量与应用场景的广度。

  如今,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这一尖端领域,元思科技努力打通“技术研发—工程化—场景适配”的全链路闭环,实现了从实验室研发到终端应用的高效技术转化。“我们推出的新材料肌电电极产品获得了国内医疗器械资质,还拿下欧盟CE认证实现出口。”王文恺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脑电图机将于今年底正式推向医疗市场,目前正与多家医院合作研发脑机接口轮椅、康复手系统等智能装备产品。

  元思科技的实践,是青岛企业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缩影。

  作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领军者,始建于1959年的中车四方所,早已超越了传统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转型为轨道交通车辆核心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在智能化浪潮下,中车四方所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推动列车运维从计划修、故障修向状态修、预测修的智能化模式转变。

  面对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迫切需求,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正以技术创新为舵,引领中国船舶工业驶向新蓝海。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造船,通过引入智能焊接机器人、数字化设计软件和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设计、生产、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贯通,使北海造船在全球高端船舶市场中占据了有利位置,成为青岛海工装备产业一张闪亮的名片。

  在橡胶轮胎这一传统优势产业,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正以智能制造为支点,撬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其自主研发的MCC工业软件平台和MESIIC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从设备层数据采集到企业层决策支持的全链路数据闭环,帮助轮胎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质、减存。

  如果说元思科技代表了青岛产业探索未来的锐度,那么中车四方所、北海造船、软控机电等链主企业,则构成了支撑青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坚实“脊梁”。它们在各自领域的深耕与引领,共同夯实了青岛作为制造业强市的深厚根基。

  这背后,是政府、市场与企业同频共振、协同发力的结果。首先,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是产业发展的指南针;其次,构建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是发展的关键一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文化,则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从元思科技这样的初创企业敢于挑战关键性技术,到传统巨头勇于自我革新、拥抱智能化,青岛正形成一种崇尚创新、尊重人才、宽容试错的浓厚氛围。这种文化软实力,与硬核的产业政策相结合,共同构成了青岛智能装备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为“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宏伟蓝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展望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战略的深入推进,青岛智能装备产业正以其深厚的工业底蕴、澎湃的创新活力和开放的产业生态,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装备产业高地。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