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门诊里拉肚子的患者明显多了。”随着秋分节气到来,气温波动加大,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疾病诊疗中心主任王涛在门诊中发现,近期急性肠炎、肠道功能紊乱患者显著增加,不同人群肠胃不适的应对方式需区别对待,尤其老年人和儿童更要警惕。
40岁的李先生是近期门诊的典型病例。他穿短袖外出时喝了两杯凉啤酒,回家后频繁腹泻,一天多达9次,大便呈水样且无血。“李先生的情况是典型的饮食不当叠加受凉引发急性肠炎。”王涛分析,门诊为其开具了肠道功能调理药物和益生菌,李先生上午服药后喝了些粥,下午症状就明显缓解。
结合临床经验,他特别提醒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的老年群体:腹泻引发的脱水可能导致血液浓稠度升高,进而增加脑梗风险。“此前门诊就有一位长期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因腹泻在家拖延,刚到医院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离世了,这是极为特殊的情况,长期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不能掉以轻心,需以此为戒。”王涛告诉记者。
针对儿童肠胃养护,王涛给出两点核心建议:一是注意保暖,秋季气温忽冷忽热,孩子出汗后别贸然脱衣,避免受凉引发淋巴结炎或感冒;二是把控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减少高油高糖食物,同时鼓励适量运动。
在用药方面,王涛不建议市民自行服用止泻药,“止泻药只能临时掩盖症状,急性腹泻更需调理肠道功能,益生菌是常用选择,像酵母菌、杆菌类效果较好,但便秘患者需慎用,以免加重症状。”
最后,王涛强调,秋季护肠胃关键在“自律”:根据气温及时添衣,别露腰露肚脐;少喝凉饮、少吃生冷食物;适量运动增强体质。若出现肠胃不适,,要分清症状科学应对,别因“觉得不是大事”而拖延。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