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快建设科技强市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这一主题,介绍济南市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的工作进展与未来规划。
今年已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32家
济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文博介绍,2025年以来,济南市科技系统与各相关部门、区县协同发力,紧紧围绕“强产业、育主体、搭平台、促转化、聚要素、优环境”六大方面,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推动全市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创新赋能产业升级。深度融入全市“13+34”标志性产业链群,聚焦创新药、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重点领域和未来赛道,持续强化科技支撑。1-8月全市科技服务业营收达374.4亿元,同比增长4.1%;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7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8.51%,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获批1类创新药1项,目前在研1类创新药共57项,40项创新药物进入临床阶段;成功实现基于“济南一号”微纳卫星的跨越12900公里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空天信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北斗星动能”科技示范工程一期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累计取得6项重大创新成果,显示出济南在关键技术攻关与产业融合方面的强劲实力。
同时,创新主体蓬勃发展。建立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今年以来已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32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730家,分别为1053家企业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05亿元,为2317家企业拨付市级企业研发补助4920.7万元,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持续增强。
创新平台支撑有力。加快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推动济南首个科技财政资金“拨改投”项目:舜丰生物科技植物基因编辑项目签约。构建多层次实验室体系,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0家、省实验室3家、省重点实验室126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探索科技经纪人试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3.4亿元
济南市在创新成果方面也实现了高效转化。据悉,济南市积极探索科技经纪人试点,首批4家试点单位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87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3.4亿元,领先全市同类机构平均水平;驻济高校院所技术合同累计成交1198项、成交额8.17亿元;遴选40家驻济银行纳入“鲁科贷”,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527家,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790笔、共计24.34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此外,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济南还出台了青年科技人才专项支持政策,推出15项专项行动,构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全链条支持体系。构建“1+4”科技股权投资体系,探索“先投后股”“拨改投”及“股权直投”等多元化科技资金投入方式。今年9月,济南市首个财政“拨改投”项目正式落地。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济南市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共创未来”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品牌IP,先后举办系列活动14场,累计发布高价值技术成果170余项、企业技术需求百余项;签约高科技产业化项目43项,金额近7亿元。
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核心技术
在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方面,下一步济南市还将怎样发力?新黄河记者了解到,在“强产业”方面,济南将围绕全市“13+34”标志性产业链群,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量质齐升,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提高,让产业主战场成为创新创业最前沿。
在“育主体”方面,济南市将推动龙头骨干企业通过业务裂变、产业孵化等方式,带动上下游协同创新。实施更加精准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强化政策供给,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搭平台”方面,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高质量发展,围绕重点产业链群培育专业化孵化平台,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孵化器。吸引龙头企业、头部机构参与孵化器运营,建设公共服务、检验检测及中试平台,不断提升运营水平。
同时,济南市还将通过“促转化”破除科技成果转化壁垒。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改革,扩大“先投后股”试点范围,做强概念验证和中试转化平台。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举办更多精准高效的技术供需对接活动。深入实施“海右英才”等人才工程,优化“1+ N”人才孵化矩阵。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探索设立更多面向初创企业的专项信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