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涌动新活力:济南软实力的“硬核”答卷-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28 11:01:05
来源:济南日报

泉水涌动新活力:济南软实力的“硬核”答卷

字体: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目光聚焦济南,这座“泉水之城”正以一场全方位的软实力革命,重塑着千年古城的现代形象。

  当大明湖畔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创空间成为年轻人夜游新地标、人才招引大会现场吸引海内外英才汇聚一堂……济南的城市软实力提升不再仅仅依赖“泉水”这一天赋的自然馈赠,而是通过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人才发展生态的系统性构建、城市品质与治理能力的精细化锻造,将历史文脉、创新活力与市民幸福感熔铸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泉水涌动,活力不断。泉城济南正在新时代焕发出吸引人、留住人、成就人的独特魅力。

  品质,藏在细节里

  济南的城市软实力体现在“匠心”精神上,它渗透到城市发展的细枝末节。

  今年1-8月,济南国控、省控及以上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分别为100%、81%,无劣Ⅴ类水体,国控断面水质指数位居全省第一。

  不仅如此,济南推动黄河流域217处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完成全流域119条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建立入河排污口、污染源、存在问题“三张清单”,严防污水直排河道,推动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城市发展“千丝万缕”,软实力更需要拿出“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在精细上做足功课。

  千佛山片区无障碍绿道的建成,标志着济南正朝着“全龄友好”城市的目标迈进。这条绿道不仅就地移植灌木200余株,新增绿化6000余平方米,毗邻公交站还打造高品质候车环境,串联起齐鲁碑刻文化苑、黄石崖等历史文化资源。

  改造提升后的佛慧桥与佛慧山生态廊桥,将千佛山、佛慧山、龙洞景区串联,形成总长度164公里的城市绿道网络。这一网络构建起了“山城林人”融合的生态绿道体系,使济南的城市生态格局更加完善。

  然而,城市颜值的提升不仅在于表面景观,更在于背后的管理智慧。

  济南建成了全省首个城市级CIM平台,实现1654平方公里的全域实景三维建模。基于CIM平台,济南搭建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占道经营等26种城市管理问题的智能化发现与分拨。

  在济南高新东区孙村片区,彩虹湖及杨家河综合整治提升项目成功解决了更新前存在的生态退化、地质灾害隐患、城市功能割裂等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引入智慧元素,拆除围栏打造无界公园,并设置智慧运动设施与无人售卖等服务。

  济南正在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与案例,将城市软实力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老百姓日常的生活体验。

  文化,有了新感受

  城市是文明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软实力提升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济南的软实力,还在于它能让古老的文化“活”起来,甚至“潮”起来。

  在大明湖西岸,以“夏雨荷”这个家喻户晓的文化IP为核心打造的沉浸式文创空间——雨荷馆正式亮相。它不再是传说里的名字,而变成了一个可以坐下来、品茶、感受湖风、购买创意产品的时尚空间。

  除了古典IP的焕新,济南还积极探索“时尚+城市”的综合发展模式。在济南时装周上,“泉锦鲤”形象IP登上T台,通过叙事化、沉浸式的时尚表达,推动文化资源向消费市场有效转化。泺口服装城联动场内4600余家商户,推出大规模折扣促销活动,服装销售环比增长39%~83%。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两创”成为济南传统民俗文化活化与传承的重要驱动力。

  济南以“二安”文化为引领,成功举办中华“二安”文化旅游节,通过国风游戏、汉服巡游、诗词擂台赛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的参与。

  同时,济南积极推动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通过“非遗名城”建设行动,将非遗项目与文化产业、旅游商品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明水古城景区以清照文化为魂、泉水生态为脉、诗词雅韵为骨,构筑起了沉浸式宋韵生活场景。

  文化创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如何让千年文脉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长出新枝?

  上新街以全新面貌面世。“老建筑+新消费”“旧里院+新经济”“原场景+新体验”等业态场景打造而成的“美学生活社区”,重现老街区独有的烟火气。

  在济阳区,“九曲黄河万里情”作为全国首家黄河主题夜经济街区,开业首日便吸引超8万人次打卡。这条长500米的街区,将5464公里黄河的文明脉络与文化精髓,转化为可看、可玩、可感的沉浸式体验。

  从“网红”老建筑到“长红”文化街区,济南用自己独特的“情绪价值”感染着每一个在泉城、来泉城的你。

  人才,来自泉城“邀请函”

  城市的活力,归根结底来自于人的活力。济南深谙此理,向全球英才发出诚意满满的“邀请函”。

  2025年3月,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再次升级,每年新增投入近2000万元支持青年科创人才。短短数月后,济南再度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在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中,济南位列全国第11位,北方城市第2位,排名连续5年稳步攀升。

  济南深知,吸引人才不仅需要政策优惠,更需要打造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

  平台搭建方面,新增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相关政策,整合全市各类平台载体,广泛链接海内外人才项目、赛事引才项目等优质资源,打造全市“1+N”项目孵化矩阵,根据成效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金融支持方面,成立首期3亿元的海右人才基金。配套服务方面,新增政策、金融、法律、知识产权服务团等专业服务,探索构建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

  针对人才关心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问题,济南不断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举措。在保障购房补贴、生活补贴优厚待遇的基础上,追加住房公积金缴存及留济补贴、人才公寓等后续支持。

  凡此种种,济南人才工作的独特之处在于将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都视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倾力构筑“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济南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是一场系统而深刻的城市变革。从文化焕新到人才汇聚,从品质打磨到治理创新,济南正将软实力建设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未来,这座“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千年古城,将继续用文化的温度、人才的活力、管理的智慧,让软实力成为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