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聋人女篮积极备战2025年全国残运会-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29 10:59:23
来源:齐鲁晚报

济南聋人女篮积极备战2025年全国残运会

字体:

  9月26日下午,济南市历城区体育中心篮球馆内,两块场地有着截然不同的氛围——一侧场地里,单位篮球赛正打得热火朝天,裁判的哨声、观众的呐喊、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交织在一起;而另一侧,济南聋人女篮的训练却在一片“寂静”中有序展开——队员们正加紧练习,汗珠沿着姑娘们的脸颊滑落,她们的目光紧紧锁定教练的手势,每一次传球、起跳、投篮都精准有力。对于她们来说,周围的喧嚣从未存在。

  手语是“战术密码”

  训练场上,教练张爱玲站在场地中央,随着队员们的进攻和防守,不断用双手快速比画着一串手势。同时,她的脚步紧跟着队员们的进攻和跑位不断挪动,手指的动作也从未停止。

  只见她的掌心向上翻转,指尖指向篮筐,随后手臂横向摆动,示意队员们调整跑位路线。队员们立刻心领神会,按照教练的要求继续训练。教练的贴身指导起到了作用,只见一组队员在篮下快速完成了传球、防守、投篮,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稳稳落入篮筐。队员们比出“OK”的手势,嘴角扬起灿烂的笑容,张爱玲也朝队员竖起了大拇指,同时用口型喊着“好球!”

  而另一侧篮下,同样是教练的李文君观察着队员们的动作,记录着大家的训练情况。在篮下的一组进攻动作完成后,李文君都会快步上前,通过手语与队员们交流,指出大家训练中的不足,同时不断做着示范动作,演示每一个跑位点是否到位。“刚才的防守很积极,但传球速度还可以再快一点,还要注意观察队友的位置。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犯规。”李文君一边比画着手语,一边用眼神传递着信息。队员们纷纷点头。

  来自济南特殊教育中心的李文君介绍,她擅长手语翻译,在日常训练中,她与张教练分工明确,两人形成统一战术,她负责用手语跟队员们沟通。而之前不会手语的张爱玲也在训练磨合中学会了手语,“磨合久了,我现在一个眼神,她们就能明白什么意思”。

  “她们听不见,场上的每一个站位、每一次进攻,都需要成千上百次的磨合,形成肌肉记忆。”李文君说,聋人篮球的默契配合,背后付出了特别多的努力。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目前,聋人女篮队伍中在训练的队员有12名,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43岁,她们中既有大学生,也有在职人员,对篮球的热爱,让她们走在了一起。“篮球就像是我们的伙伴,每次在球场上奔跑、投篮,我都能感受到快乐和自由。”队长张玎玎用手语介绍。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张爱玲教练介绍,训练过程中,队员们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由于听不到声音,她们无法及时捕捉到队友的呼喊,只能通过眼神、手势和长期训练形成的默契来配合。为了提高配合的熟练度,张爱玲和李文君教练会反复带领队员们练习战术,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跑位都要经过上百次的打磨。

  “在训练中,教练员一刻都不能闲着,全程跟着队员们跑,哪一个动作不对,哪一个位置没跑到位,我们都会一遍遍练习,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抠细节,直到大家都能熟练掌握。”张爱玲教练称。

  向着全国残运会出发

  随着全运会的临近,训练也进入了冲刺阶段。每天,聋人女篮都要进行两次训练,时常还会根据当天的训练情况加练一些内容,“能够代表山东参加全国残运会,是我们的自豪和梦想,我们为了这个梦想愿意付出更多努力。”张玎玎用手语说出了全体队员的心声。

  据了解,在聋人女篮备战过程中,济南市残联等社会各界给予了很多支持,这也化作了队员们努力训练的动力,“这些支持就像是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的心,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李文君教练说。

  夕阳西下,队员们结束了一天的训练,尽管汗水浸湿了训练服,但她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虽然在无声的世界里,她们仍旧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走出训练场的那一刻,大家用手语“喊”出了“加油!加油!”的口号,也“喊”出了她们的积极向上和对胜利的渴望。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