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庆邂逅中秋明月,山东博物馆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将家国团圆的温情注入千年文物的肌理。10月1日至8日,山东博物馆每天延时开放到18:00,更打破“周一闭馆”惯例,以满满诚意迎接八方来客。人均游客每天2.4万多人次,8天累计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镇馆之宝前的驻足、鲁博学堂里的互动、文创区的打卡、VR体验的惊叹……共同勾勒出这个假期最动人的文化图景。
多元展览矩阵:古今碰撞的文化盛宴
国庆假期,山东博物馆以“历史+艺术+红色+科技”四维展览矩阵迎接观众。常设经典展览“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持续火爆,红陶兽形壶、蛋壳黑陶高柄杯、亚醜钺等镇馆之宝前挤满打卡观众。新设展览“时代华章——张登堂绘画艺术展”精选43件代表作,呈现艺术家五十年创作脉络中的家国情怀。

红色主题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核心阵地,“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通过330余件/套文物,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聆听抗战故事。


科技类展览更获年轻群体青睐,“福尔摩斯沉浸式主题展”推出NPC互动活动,贝克街小分队成员现场互动,跟着福尔摩斯的脚步穿梭于光影迷局,在解谜与推理中感受科技与叙事的奇妙融合。


三楼数智文化展厅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观众可身临其境漫游海底奇幻世界,穿越千年触摸敦煌壁画的脉络。四楼“南北极探索中心”首次试运营,VR技术打造的极地盛宴带来震撼体验。
研学活动:十大课程触摸文化根脉
“山河盛世共明月 双节寻礼颂华章”系列教育活动贯穿假期,10大主题课程每日两场连开。红色研学课程“大道之行”“礼赞山河”带领青少年回望革命历史,解读齐鲁英魂与抗战精神;“礼出东方”多语研学系列课程更细分维度——“衣冠载礼”解读明代服饰中的礼制精神,“石画说礼”透过汉画像石探寻汉代伦理,“陶匏赋礼”追溯陶器承载的礼仪萌芽,“五体传礼”以笔墨为媒、与礼序对话,“吉金藏礼”透过青铜器的形制、纹饰与铭文解读礼制变迁,“如玉蕴礼”从玉器温润中体悟君子之德。10月6日的“月满中秋”花灯制作活动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亲子家庭在动手实践中传承民俗。

据统计,假期8天累计开展研学活动16场,参与青少年200余人,“文化+节日”的体验形式获家长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