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下午,秋雨轻抚淄博,为期6天的202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博览会(以下简称陶琉会)圆满收官。
6天时间里,淄博会展中心始终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展馆内,琉光璃彩交相辉映,展台前,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300余家参展企业、大师工作室精心布展,各类陶瓷、琉璃精品齐上阵,共同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传统与创新对话、艺术与生活相融的盛会。
群英荟萃,彰显产业新高度
这是一届彰显格局与品质的盛会。
今年的陶琉会,淄博会展中心及系列活动总展销面积近90万平方米,参与企业及品牌超过1500家。5家国家用瓷企业,近20家日用瓷头部企业,近千个一线建陶、卫浴品牌以及来自9个国家的百余位艺术大师齐聚一堂……这一连串闪耀的数字,丈量着陶琉会的规模与体量,更标注出中国陶琉产业的新高度。
数字背后,是匠心与创新的交响。在A馆陶瓷展区,华光国瓷《国彩天姿》《盛世华青》系列产品彰显大国气象;硅元国瓷《雅韵天成》系列以现代工艺诠释宋代美学;汉青国瓷《山水同光》将传统山水意境融入当代生活;泰山瓷业“泰山石敢当”文创产品融合地方文化与实用功能,成为展会明星。
此外,来自河南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廷怀带来的汝瓷作品,以独特的“天青釉色”与健康理念,成为展会焦点之一;在刘永强陶瓷艺术博物馆展厅内,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刘晔轩设计的《稳如泰山》以温润如玉的釉色、清晰立体的浮雕纹路,引得众人频频驻足。
在B馆琉璃展区,璃界琉璃的《“榴”开见福》《“鹊”有喜事》系列琉璃展品同样让人移不开眼。“这几款是我们今年的销量冠军,那些设计新颖的文创小摆件和挂坠也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璃界琉璃董事长白冬说,市场的积极反馈与消费者的真切认可,为璃界琉璃持续探索琉璃艺术的当代转化路径注入了极大信心。
在淄博市工艺美术大师程静的琉璃展区,游客络绎不绝。中央展台的《九龙九凤冠》尤为引人注目,它以高温琉璃丝勾勒凤凰羽翼,金红料在灯光下流转着温润光泽,无疑是本届陶琉会的爆款之作。一旁的展柜中,《春潮》与《和和美美》形成有趣对照,茶晶色的向日葵与繁茂的灯工花卉相映成趣。
漫步展馆,每一件作品都在诉说着匠人匠心,每一处展台都在演绎着传承创新。
“一场成功的展会,不仅是全民共享的节日、文化交流的盛宴,更是城市产业发展的‘强心剂’,在为陶琉产业全面赋能的同时,更为城市经济注入强劲的‘会展引擎’。”202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淄博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栋贤表示。
这场盛会以宏大的格局与卓越的品质,在业界树立了新的标杆。从华光国瓷到硅元国瓷,从泰山瓷业、汉青国瓷的文创转化到琉璃艺术的现代表达,每一件作品都在告诉我们:传统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可以融入时代脉搏的活水。
流量汇聚,燃动全城新热度
这是一届有热度、有口碑的盛会。
从最终数据来看,淄博会展中心主会场吸引观众14.2万人次,系列活动吸引观众近8万人次,人数较去年增长近30%。
“我们是从天津来旅游的,没想到正赶上陶琉会,我们的行程也从‘观光游’升级成为‘深度游’,这里的陶瓷琉璃太让人着迷了。”展馆内,几位游客在一件件精美的琉璃展品前,流连忘返。
热闹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今年,淄博会展中心现场销售额近1800万元,在中国(淄博)陶瓷总部、中国财富陶瓷城举办的两个系列活动签订订单金额(含意向订单)近10亿元,较2024年均实现大幅增长。
更让人欣喜的是,这份热度并未止步于展馆。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外又排起熟悉的长队,海岱楼的灯火映照着往来不绝游客的身影。
“为一场展,赴一座城”,游客们用自己的脚步,将这句充满诗意的话语变为现实。
与此同时,媒体的广泛关注将展会的热度推向新高。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百余家媒体对展会进行了报道,全网点击量突破亿次;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淄博陶琉会”“淄博陶琉”相关话题热度不减;展会上的《琉璃凤冠》《灵蛇蝴蝶花冠》等精美作品通过短视频和图文分享,让淄博琉璃成为年轻人争相传播的文化符号。
从展馆内涌动的人潮,到社交媒体上的热搜盛况,从实实在在的销售数据,到持续发酵的文化影响力,陶琉会成功将产业展会打造成全民参与的文化盛会。25年来,累计有上万家企业从世界各地而来,数百万游客在这里留下足迹,今年的14.2万人次观展,再次为这段历史写下了新的注脚。
“本届陶琉会的价值,远不止于现场的交易额。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搭建了一个长效合作的平台,让品牌在这里成长,让企业更有信心,为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202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何雅英表示。
跨界融合,启迪未来新维度
这是一届充满创意与开拓精神的盛会。
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本届陶琉会展现出更多创新特质,这些新的尝试与突破,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业态更新,为本届展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能与活力。首次引入的茶博会、奇石展与文创市集,打破了传统展会边界,营造出更加丰富的观展体验;系列配套活动更是精彩纷呈,从国际木火节的中外艺术家对话,到全国金鱼大赛的市场化运作,从中秋花灯会的传统韵味,到线上直播的“窑火传递”,无不展示着这届盛会的创新手法。
此外,展会的每个角度都在诉说着年轻的故事。首次亮相陶琉会的窑神大舜、炉神琉璃仙子等大型灯组前,年轻人用镜头记录下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一批“90后”“00后”新锐设计师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高校展区内,陶瓷专业的学生们用作品表达着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
创新不止于形式,更延伸至产业融合的深度。文商旅融合迈入新阶段,众多技能大师的深度参与,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参展企业带来的创新产品与商业模式,充分展现了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而与“这有局儿”、海岱楼、颜神古镇等热门景点的深度联动,则成功打通了展会与城市文旅资源的脉络,实现了“以展促旅、以旅带商”的良性循环。
当融合的边界被不断拓宽,创新的脚步又迈向了一个更为前沿的维度。本届陶琉会上,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东部数字新消费专业中心(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东部数字新消费交易平台)、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东部数字新消费体验中心揭牌并落户淄博。这一创新举措,为传统产业发展开辟了全新数字赛道。
历经25载积淀与创新,陶琉会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盛会。它既是展示产业创新成果的里程碑,更是驱动文化传播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将持续为中国陶琉的繁荣与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当最后一件展品在秋光中被收起,我们深知,这并非终点,而是产业新程的起点。陶琉艺术的创新引擎已经点燃,正驱动这座城市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奔赴更广阔的未来。(记者 徐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