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开展“低空+能源”创新实践-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13 10:51:31
来源:济南日报

济南市开展“低空+能源”创新实践

字体:

  近日,“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项目施工现场传来新进展——济南能源集团所属济南热力集团部署的无人机智慧巡检系统,正沿着这条“供热长龙”精准巡航,将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同步接入智慧供热调度中心,为项目安全推进筑牢技术屏障。

  作为国内长距离供热领域的标杆工程,该项目南北两线跨越聊城、德州、济南三市六区县,总长度超130公里,其安全运维直接关系济南主城区冬季供热稳定。为提升管网运维效能,济南热力集团推动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无损检测等技术深度融合,成功实现管网巡检从“人工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的关键跨越。这一“低空+能源”的创新实践,既是新质生产力赋能基础设施运维的生动案例,更标志着济南低空经济与民生保障领域的深度融合迈入实质阶段,为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能协同

  空域管网无缝对接提效能

  在济南热力集团智慧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三维管网模型中,7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与管线走向精准重合。“借助济南数字低空平台的厘米级实景三维建模和智能路径规划功能,无人机巡检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济南热力集团大数据部工作人员董如彬介绍,过去人工需一周时间完成的长输供热管线巡检,现在使用复合翼无人机6小时就能全覆盖,还能自动规避高速、铁路等穿越点位。

  据了解,该系统已实现与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的数据互通,飞行计划审批时间从10小时缩短至4小时以内。董如彬说:“平台的北斗增强定位技术让无人机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配合目前已部署的5台智能机库,以及未来在聊热入济北线部署的4台机库,实现了长输管网全天候无人值守巡检,每日巡飞总里程近300公里。”

  科技赋能

  多维感知精准排查隐患

  在“聊热入济”北线B3泵站附近,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正悬停在管道上方,红外热成像镜头清晰捕捉着地表温度变化。“这套设备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机。”董如彬现场演示系统功能,屏幕上随即弹出AI算法,监测管线周围50米的建筑施工或重型工程机械作业的情况并进行预警。“系统可自动比对23项施工指标,像回填不达标这类隐患问题,能在2小时内形成发现、派单、处置的流程闭环。”

  长输管网无人机巡检引入了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可通过传感器和图像分析快速识别潜在问题,如第三方管线破坏隐患、重型车辆路径预警等。无人机巡检结合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分析图像数据,发现异常和问题,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该系统使用智能路径规划算法,以最短路径覆盖整个管道系统,节省时间和资源,将巡检数据整合到系统中,生成详尽的报告用于决策制定和维护计划。

  数据显示,自无人机巡检系统投用以来,已累计发现并处置多处管网隐患,应急响应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全域布局

  数字基建筑牢供热根基

  随着南线长清段4.3公里管道进入冲洗循环阶段,无人机巡检的覆盖范围正同步拓展。董如彬透露:“目前‘聊热入济’管线已实现无人机巡检全段覆盖,并提高了南线注水区域的巡检频次。”在规划图上,未来两年将新增10台智能机库,覆盖所有长输管网。

  “这些巡检数据正持续汇入‘智慧供热大脑’。其中,无人机采集的图像、传感信息与管网压力、流量等参数深度融合,能精准定位水压异常点及潜在泄漏风险。”董如彬解释说,这种数据整合能力已在南线茌平段注水过程中发挥作用。

  据了解,截至目前,济南市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智能巡检达到20000余公里。济南数字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之际,作为国内长距离供热领域的示范工程,“聊热入济”项目的智慧巡检实践,为低空经济与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济南正在构建的“低空+能源”产业生态,不仅筑牢城市供热安全屏障,更为黄河流域能源互联互通和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