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聊城市茌平区博平镇孟新家庭农场内一派忙碌景象。农场负责人谭孟亮正和工人们一同搬运大型落地扇,准备为玉米人工通风。“今年种了300亩玉米,目前已收获150亩。幸亏农技专家早早就来指导,收下来的玉米全存进了离地笼里。现在趁雨停间隙赶紧通风,等天晴再铺开晾晒,虽然没有烘干机,但是也基本不用愁了。”谭孟亮语气里满是踏实感。
连日来的阴雨天气给秋粮收获带来影响,茌平区农业农村局第一时间行动,组建起14支农技指导志愿服务队。队员们按片区划分责任区,深入全区各乡镇(街道)的田间地头,查看玉米收获进度、土壤墒情及田间积水情况,及时指导农户科学应对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眼下正是秋粮收获关键期,必须结合实际精准施策。对田间有积水且尚未收获的地块,要采取开沟、抽水等措施排出积水,为秋收秋种创造条件;对于已经收获的玉米,有条件的及时脱粒烘干;不具备烘干条件的,可以在朝阳通风处,搭建离地笼储存玉米,确保底部通风,防止霉变。”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侯金星介绍。
针对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服务队为农户制定“一户一策”应对方案,从源头减少玉米霉变问题,全力守护秋粮归仓。
“秋收不仅关系到农户一年的收入,更是全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茌平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善虎表示,组建农技服务队不是临时应对措施,而是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的常态化举措。“我们要求队员必须‘沉’下去,既要帮农户解决当下的通风、储粮难题,更要提前预判天气变化,把防霉、防涝的技术要点讲在前、教在前。目前14支队伍已覆盖全区所有乡镇(街道),接下来会根据天气变化动态调整服务重点,确保每一粒秋粮都能安全入仓,让农户的‘粮袋子’稳稳当当。”(马红坤)
【纠错】 【责任编辑:贾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