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持续的降雨让山东省平度市新河镇吕家集村种粮大户吕肖朋心急如焚。“这雨下个没完,轮式收割机根本下不了地!”望着自家300多亩待收玉米,吕肖朋一度犯愁。
了解到购买农机有国家补贴,他果断购置了一台崭新的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新买的收割机,一天能收50多亩玉米!”吕肖朋说,这台机器19万元,获得4万元购置补贴,大大减轻了他的购买负担。
近期,青岛市降水较常年偏多,土壤湿度饱和,轮式机械作业受阻,粮食晾晒也成了难题。“正常晴天三五天就能晒干的玉米,现在摊出去反而更潮,眼瞅着就要发霉。”农户们的焦虑,牵动着农业农村部门的心。
面对严峻形势,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攻坚战打响。平度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姜言芳介绍,他们第一时间协调农机合作社和经销商,紧急调运履带式收获机械,“这种机器接地比压小,能在泥泞地里作业,还能减少耕地破坏”。与此同时,“平度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紧急发布全市20支农机应急服务队、31处粮食烘干点、48台烘干机的详细信息,让农户“一键找到帮手”。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同富勤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7台履带式籽粒收获机正在作业。“我们给机器换了玉米籽粒割台,加了摘穗板,两个工人一天就能改装一台!”该合作社负责人姜永战介绍,他们一下午就抢收了300多亩玉米。
据介绍,青岛各区(市)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应对处置工作机制,成立农机应急服务队54支,全部下沉一线开展服务。科学排涝散墒,全市动员7.8万余人,调运挖掘机1325台、抽水泵7033台,开挖疏通田间沟渠35.57万米,抢排积水35.78万亩,为秋收秋种创造有利条件。截至10月8日,全市已上阵玉米联合收获机1286台。其中,履带式收获机153台,成为泥泞田间的“铁军主力”。同时,与河南、江苏等地建立跨区协作机制,确保机械支援“随叫随到”。
“收上来只是第一步,烘干才是关键!”平度市农特粮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穆鲁录说,他们的烘干塔全天运转,从9月底至今,已烘干2000多亩地的玉米,“人员两班倒,300吨烘干机一天能处理200多吨湿粮。”
在平度市明村镇,粮食购销大户朱治全的烘干点同样忙碌。“今年情况特殊,农户拉来我们就收。湿粮比例大,每天能加工六七百吨,烘干后再卖往饲料厂。”朱治全说。
目前,青岛市已公布184处烘干点的信息,全市195台烘干设备“能开尽开”,日烘干能力达2.5万吨,已累计烘干玉米3.39万吨,有效缓解了湿粮霉变风险。
这场攻坚战背后,有政策与科技的强力支撑。为应对持续降雨,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印发《防秋汛保秋收促秋种技术指导意见》,实行“日调度、日通报”,并制作科普视频指导农户科学排涝、适墒播种。此外,全市组建5支市级技术指导组,1000余名农技人员驻点帮扶,确保措施直达田间。更暖心的是,对10月底前购买履带式收割机的农户,简化补贴程序,“特事特办”,让政策红利快速落地。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紧盯农时与天气,统筹“收割+烘干+对接”全链条服务,推广晚播小麦“四补一促”技术,全力打赢这场“三秋”生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