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小时攻坚,刷新供水“济南速度”-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15 11:06:58
来源:齐鲁晚报

40小时攻坚,刷新供水“济南速度”

字体:

  一边是32处合口点同步施工、涉及5万居民用水的空前挑战;一边是提前四个月谋划、多部门联动作战、全程暖心保障的周密部署。济南堤口路供水管道合口工程,在这场关乎民生福祉的供水攻坚战中,济南水务集团以党建为魂、以服务为基、以创新为翼,不仅实现40小时内全面恢复供水的“济南速度”,更书写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服务理念迭代升级、新质生产力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这场硬仗,打得有条不紊,赢得民心。

  新管网投用后,周边供水能力提升30%以上,用水高峰水压不稳问题成为历史,为未来5-10年区域人口增长、产业发展预留充足空间,更以民生“小切口”撬动城市治理“大提升”,彰显党建引领下城市公共服务的温度与韧性。

  谋定后动:四个月打磨“零差错”方案

  上兵伐谋,谋定后动。

  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城乡水务局的悉心指导和城投集团党委的统筹推进下,济南水务集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工程谋划、组织、实施全过程。

  作为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的重点项目,工程涉及32处合口点,其中DN1000大口径合口6处,管线老旧、施工点位分散、交通组织复杂,难度不言而喻。为将施工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集团党委提前四个月牵头组织,联合设计、施工、交警、城管、街道等多方力量,将每一处合口点都绘成精细的“作战图”。人员、机械、材料精确到小时,任务分解到个人,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历经十余稿的优化迭代,最终将原需48小时的停水窗口压缩至40小时,为市民抢出8小时的用水时间。

  在内部,水务集团将预案细分为应急调水、水质保障、用户服务、施工安全与进度管控五大模块,分别成立党员突击队,定人定责、分兵把守,实现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链条保障,真正做到“准备跑在停水前”,体现了党组织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理念先行:推动“慧行化清流 润物细无声”落地见效

  事实上,这场攻坚战在正式施工前的36个小时就已拉开序幕。

  在集团党委的统一部署下,66名由党员、供水管家和青年团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冒雨深入社区,将服务做进网格里、做进楼栋中。他们不仅在单元楼道、公告栏规范张贴通知,更主动对老年人、沿街商铺等群体开展面对面提醒、一对一沟通,确保“不漏一楼、不丢一户”。点点微光,润物无声,他们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润物细无声”落实在服务的“最后一米”。

  线上渠道同步发力,75个供水服务微信群第一时间构建“云端”信息矩阵,依托网格化管理,推动信息传播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确保政策清流精准触达每一位用户。智慧先行,清流遍渠,以“慧行”之力打通信息壁垒,让通知传达如水般顺畅、透明。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同作战,报纸、电视、电台广泛发布,微信公众号、微博、短信精准推送,构建起“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网。11家媒体深入施工现场跟踪报道,主动回应公众关切;集团通过官网、微博全程图文直播,实时更新施工进度与送水动态,累计吸引3.5万余人次观看……

  这张多维立体的宣传服务网,不仅是信息传递的渠道,更是“慧行化清流 润物细无声”理念的具象表达——以智慧引领行动,让信息如清流遍达;以服务浸润人心,让关怀于无声处生根。最终,真诚赢得理解,透明换来信任,一场停水施工,成为一场有温度的城市对话。

  智慧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40小时鏖战

  10月10日13时,合口施工正式拉开帷幕。32个作业点同时展开,机器轰鸣、焊花飞溅,施工现场一片繁忙。面对持续降雨的不利条件,现场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水务集团负责人驻场调度,23支施工队伍争分夺秒。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工程中,济南水务集团首次全面启用了可视化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在集团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32个合口点的施工画面、人员位置、机械状态和进度数据实时显示,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数字化管理。每个作业点都安装了监控设备,关键工序的数据被实时采集回传。管理人员无需往返各个工地,就能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及时调度资源和处置问题。

  这一智慧平台的全面应用,是济南水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通过实时监测各项数据,系统能自动预警施工偏差,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干预。在40小时的连续施工中,这一系统为工程按期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标志着济南水务在推动供水事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为新质生产力在民生工程中的落地提供了实践样本。

  温情护航:178名志愿者践行服务初心

  当堤口路的管道合口施工现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24小时不间断施工时,一场覆盖整个停水区域的供水服务保障攻坚战也同步全面打响。

  “小白热线968133”24小时值守,白天15个接席、晚上5个座席,还有2名在线客服随时解答问题,另开设抖音客服、视频客服等受理和宣传渠道,同时受理市民咨询。整个合口工程期间,“小白热线”共接听相关咨询电话485个,工单处理及时率、处结率与满意率均达到100%。

  “停水施工40小时,工期每缩短1小时,群众的不便就减少一分。”面对这一攻坚目标,水务集团党委发挥“党建带团建”这一组织优势,短短两小时内,178名职工主动请缨,迅速组成供水保障志愿服务队。“小白志愿者”每天从早6点到晚11点坚守岗位,累计为学校、幼儿园等单位上门送水200余桶,为老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送水上门1000余次、3000余桶,施工期间累计送水200吨,真正实现了服务“到家到户”。

  这支志愿服务队伍中,党员带头冲锋,技术骨干、青年团员积极响应,他们传承着“小白热线”自1996年创立以来的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慧行化清流 润物细无声”的深刻内涵。推动服务理念从“保障供水”向“服务民心”迭代提升。

  完美收官:民心工程赢得民心回响

  堤口路供水管道合口施工期间,济南水务集团指挥部彻夜灯火通明。在居民安心用水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彻夜坚守。

  这份坚守,市民看在眼里,更记在心上。

  “家里老人行动不便,水务年轻的小同志不仅帮忙接水,还一口气提上六楼。看着他满头大汗,我们真心感动。”万盛园小区居民张女士特意致电“小白热线”表达感谢。

  在世茂天城取水点,志愿者裤腿被水溅得湿透,却依然微笑着为每一位居民接满水桶。这一幕被路过的市民拍下,在社区微信群里收获满屏点赞。

  40小时的时间里,一个个致谢电话、一条条暖心留言,汇聚成这个秋天最动人的暖流。在这场供水保障的“大考”中,市民用他们的理解和包容,与水务工作者共同书写了“民生工程得民心”的温暖故事。

  此次堤口路合口工程的圆满成功,是济南水务集团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典范之作,是服务理念从“有”到“优”的跨越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理念在民生一线的具体实践,更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水务转型的初步成果。

  下一步,济南水务集团将继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持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