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为心智障碍者“点灯”-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0 11:29:33
来源:瞭望

瞭望丨为心智障碍者“点灯”

字体:

  ◇“心智障碍的孩子毕业了,以后去哪儿?”李彤与其他家长商量着,给孩子们找个“家”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志浩

  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憨兜家园残疾人帮扶中心,李彤与“孩子”们一起欢 度国际残疾人日(2024 年 12 月 3 日摄) 受访者供图

  53岁的李彤,来自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曾是一名无助的母亲。20多年前,因儿子毛毛被确诊孤独症,李彤辞去会计的工作,陪伴儿子踏上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2017年10月,李彤创办了淄川区憨兜家园残疾人帮扶中心(以下简称“憨兜家园”)。憨兜家园先后帮扶了200多名大龄心智障碍者,让他们自食其力,活出尊严与价值。

  近十年来,那些曾如“来自星星”的微弱光点,被李彤一一聚拢,凝聚成温暖的阳光。这条心智障碍者的帮扶之路,因这份汇聚而愈发璀璨,将光芒洒向了更多被遗忘的角落。

  “绝不能把孩子们关在家里”

  在带着儿子四处求医中,李彤才开始了解孤独症。这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发育障碍,患者行为刻板、难以社交,可能永远“长不大”,只能通过康复训练改善部分症状。

  2007年,8岁的毛毛进入淄博市淄川区特教学校,李彤陪读。2017年,18岁的毛毛即将毕业,李彤却陷入焦虑之中。“心智障碍的孩子毕业了,以后去哪儿?”李彤与其他家长商量着,给孩子们找个“家”。

  不久后,他们注册了憨兜家园,租下一处废弃厂房。在家长们的发动下,淄川区的爱心力量在此汇聚:清运垃圾的车,是好心人雇来的;修化粪池的水泥,由爱心人士送来;建厕所的砖,是家长和志愿者从拆迁工地捡回的;窗帘、地板砖、空调、秋千是爱心企业送的……

  经过改造,原厂房的14间仓库蜕变为4间宽敞的大教室,厕所、厨房、餐厅与操场也陆续建成,憨兜家园渐渐有了雏形。如今,在10多位老师的陪伴下,孩子们每天都能在这里上课、锻炼、尽情玩耍。

  2018年,憨兜家园成为山东省第一家残疾人洗车培训基地。此后,憨兜家园陆续开办了爱心超市、陶艺工坊、花馍工坊、面点烘焙房,力争让所有人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如今,憨兜家园有40多位大龄心智障碍者,其中20多人已能参与日常工作。采访中,李彤反复向记者强调:“工作是每个人的权利,绝不能把孩子们关在家里。”

  行路难 但绝不放弃

  憨兜家园成立以来,获得政府与社会多方帮扶,但李彤认为,实现长久运营,必须具备自我造血能力。

  2024年,憨兜家园的自我造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已升至45%。对于以残疾人为服务主体的社会组织而言,这个数字实属难得。“剩下55%的缺口,需要使出浑身解数去填补。”李彤说,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账上的余额。

  咽下了苦,酝酿出爱。尽管运营压力大,记者每次见到李彤时,她脸上始终透露着坚毅。“这些年,我流过很多泪。可就算这样,我还是折不断,也打不垮。”李彤说,支撑她的正是家长们那份“永不放弃”的爱。

  在爱中,许多“孩子”变化显著。孤独症姑娘小文是其一。记者初见小文,她安静地站在洗车房的前台内侧,回答问题时像个初学说话的孩子,带着几分紧张,面前账本上写满了工整字迹——那是她一笔笔记下的洗车收入。

  小文的母亲智力障碍严重,父亲早逝,多年来由姨妈照料。几年前,李彤在村里初见她时,孩子状况极差,极度惧怕社交,生人一进门就往桌底钻,“可怜得让人心疼”。

  意外的是,一个清晨,小文的母亲独自把她送到憨兜家园。“从村里到这儿,得辗转坐一个多小时公交。她的母亲就这样陪着小文往返,一坚持就是一年。”李彤说。

  如今,小文能独自乘公交上下班,无需母亲陪伴,周围的异样目光也少了。这样的变化,同样发生在其他二十多个“孩子”身上。“他们会自己买发卡、饮料,还会点外卖了……”说起这些,李彤脸上满是骄傲与慈爱。

  “实实在在再做点啥”

  2021年,李彤参与一项乡村残疾人调研。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时,带队的村民面露犹豫:“这家人要么傻、要么脑子有问题,还进去吗?”李彤没说话,径直走了进去。屋里传来残疾孩子含混的哼唧声,李彤心中一颤,“和我儿子的声音一模一样。”

  调研完,李彤发现,被“困住”的乡村心智障碍者,全国数以百万计。乡村助残服务供给率不足城市的三成,持续就业者更是寥寥无几,多数家庭生活窘迫、缺少康复基础训练器材。

  帮扶的种子,在李彤心中萌芽。此后,她和憨兜家园的老师们,频繁自费下乡。淄川区多山丘,他们爬坡下沟,走访了全区300多个农村家庭。

  李彤心痛地发现,许多心智障碍者好不容易完成学业,回到村里却“无用武之地”。“他们得有事做,不能天天闷在家里。外面的人也该走进村子,哪怕只是来搞搞活动、聊聊天,对他们也是有益的。”她说。

  2023年,在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憨兜家园推出憨兜乐安小屋项目。来自城市的老师、志愿者、爱心企业家来到淄川区各个乡村,以办活动、送物资等形式,将爱心服务送到心智障碍者的家门口。

  这还不够。李彤心里总琢磨着“实实在在再做点啥”。

  养鸡的想法,是团队头脑风暴的结果——“让残疾家庭有事可做,唤醒他们自强不息的内生动力。”为此,李彤一家家登门拜访企业,一遍遍讲述深山残疾家庭的困境与项目设想。最终,几家企业主动提出,免费提供首批1000只优质抗病鸡苗。

  2024年,憨兜家园启动溜达鸡项目,首个落脚点选在淄川区西河镇东槐峪村。1000只鸡苗分发到10户困难家庭,几个月后,李彤将长大的溜达鸡悉数售出,所得收入一分不少地交到农户手中,平均每户增收3000元。“这笔钱不光鼓了腰包,更给日子添了份新盼头。”东槐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丕云说。

  在山顶一角,13岁的孤独症女孩小涵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自去年家里添了50只鸡苗,李彤、周丕云等好心的叔叔阿姨便常来常往。“这一年多,孩子肉眼可见地开朗起来了。”李彤每次登门,总忍不住给小涵一个暖暖的拥抱。

  善意悄然蔓延。今年,在政府与爱心企业的支持下,溜达鸡项目已拓展到多个乡镇,20余户乡村残疾家庭因此受益。李彤心中有个愿景:憨兜乐安小屋像一座座信号塔,遍布乡间地头,当无数光点汇聚闪耀时,便能照亮那些曾被忽略的角落,让希望的种子在乡村扎根生长。

  聊起自己的将来,李彤盼着10年后,能有更多年轻人接过这份接力棒。到那时,她想带着毛毛骑行去西藏,一路向远,去赴一场与远方的约定。

  (《瞭望》2025年第42期)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