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济南市历城区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这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一场从“规模扩张”到“质效双优”的深刻蝶变;不是单点的偶然突破,而是全域的系统性跃升。
从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崛起的产业革新,到城镇化率突破90%的空间重构,再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民生进阶,“十四五”期间,历城用一组组鲜活数据、一个个标志性案例,勾勒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从“总量追赶”到“质效领跑”
稳居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
在历城区北部,济南国际陆港的5年变迁,是一部写满“开放”与“突破”的篇章。
2020年,董家铁路货运中心投用,中欧班列首次从这里开出,2022年吞吐量突破100万吨,2023年达155万吨,2024年突破200万吨。2025年1—9月,中欧班列到发运786列,同比增长54.12%;海铁联运班列发运522列,同比增长188.4%;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货物吞吐量131.03万吨,同比增长28.4%。
5年过去,董家铁路货运中心运输稳中有升,如今二期工程已在有序推进,正在申请海关进境粮食监管场地。视野放大到周边,陆港大厦贸综服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济南)分拨中心等多个重点物流园等载体已竣工投产,济南加州通达国际冷链中心项目能够提供30万吨冷库容量。去年,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建设,又为片区发展按下新的“加速键”。
济南国际陆港的5年蝶变,是历城区“十四五”全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翻开历城“十四五”发展答卷,经济总量的跃升令人瞩目:“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刚刚突破千亿大关,2024年这一数字已跃升至1408.80亿元,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台阶。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历城抵御风险、韧性生长的底气。
经济实力的跃升不止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20年111.28亿元增至2024年134.99亿元,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常住人口从111.2万人增至114.23万人,城镇化率从87.22%升至90.92%,城市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更深刻的变革藏在“质效”二字里。“十三五”末,历城仍受困于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动能培育不足;5年后,经济结构已“脱胎换骨”——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249家激增至2024年689家,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核心引擎。
凭借这份“质效双优”的答卷,历城区连续3年摘得济南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双一等”;2022年、2023年两度获评“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2024年再度跻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区”名单,稳居全省县域经济“领头羊”方阵。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引领”
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
7月在济南临港开发区,山东雷德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批崭新的数控设备正准备发往俄罗斯。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企业,家装门窗智能生产线2020至2024年连续5年稳居全国销量榜首。
回溯至2020年,传统门窗生产线仍是“重人力、低效率”的代名词:一条产线需超25人高强度作业,招工难、失误率高的问题,让不少企业头疼。针对行业痛点,雷德数控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发力自动化产线研发方向,如今已累计斩获150余项国家专利,2020至2023年连续4年获评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企业,多项技术填补门窗智能化生产领域空白。2024年,雷德数控剑指海外市场,产品成功打入澳洲、欧美等地区。
这份转型对历城区来说尤为关键。“十三五”期间,历城区曾经历一场“刮骨疗毒”的产业转型——累计完成东部老工业区89家企业搬迁改造,济钢生产线整体关停,工业体量大幅缩减,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二五”末的6:40.8:53.2,调整为“十三五”末的2.1:26.2:71.7。进入“十四五”,历城区锚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以集群化思维重构产业版图,让“单点突破”成长为“全域隆起”。
在彩港片区,“十三五”末,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科技园从一片田畴间拔地而起。5年来,这片区域完成了从单一产业园区到产业集聚生态圈的跨越,如今正以昂扬姿态向现代化科技城稳步迈进。目前,片区已吸引82家企业入驻,其中70余家企业已落地投产。2024年底,历城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再看生物医药产业。在生物医药港内,思科捷体外诊断试剂产研基地项目研发的试剂、耗材,实现了国产替代。园区目前已吸引国药器械、九如生物、英华永业等29家优质企业入驻。同时,历城区实施齐鲁安替高端制剂园、宏济堂丸剂数智工厂、力诺制药注射剂、坤力疫苗等一批优质项目,推动医药产业加快现代化进程。截至目前,该区拥有规上医药生产企业14家,2025年上半年完成产值52.2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8%。
再比如新兴服务业,“提质升级”同样亮眼。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1061.45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表现尤为突出——2024年增加值达667.21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为62.9%。
一系列转变,助力历城产业更显韧性。规上工业企业从2020年124家增至2024年197家,营业收入从262.95亿元增至420.79亿元,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一项项变化勾勒出该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工业转型路径。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进”
城乡品质双向跃升
“半城半乡”是历城独特的区情:一边是加速扩张的城市建成区,一边是266个村庄近20万农村人口。“十四五”期间,历城聚焦老城、新区、乡村三大类别,分别谋划实施四大片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
老城更新不仅跑出“历城速度”,更藏着“民生温度”。作为近年来全市老城区征迁体量最大的片区,洪楼片区城市更新已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还乡店城中村改造创新实施“房屋安置+房票结合”模式,累计签约612户,签约率达94%。棉麻安置地块、砺诚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36个老旧小区实施提升改造。历城区持续深化“4+8+N”城市更新体系,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的工作格局,昔日老旧片区加速蝶变为现代都市空间。
新区建设以大项目拉开发展框架。日前,唐冶片区“开放之门”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工人忙碌,计划2025年底完成主体结构验收,2026年竣工后将成为历城新地标。同时,医疗健康城等项目加快推进,国贸二期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济南·人工智能)顺利通过评审,省级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有序推进,17条在建市政道路全部启动建设,塑造多组团竞合发展的区域新格局。
在乡村,四大片区建设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绘就“各美其美”的画卷。港沟片区改造后的港九路,串联9个行政村、服务10万居民,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黄金通道”,呼啸谷已开业,静心宿集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荷花路“水美乡村”片区“荷花溪田”农文旅项目开门迎客,彩石“五朵金花”片区捎近村、东泉村村庄规划获批,唐王种业小镇加快推进。
5年间,历城区城镇化率从87.22%升至90.9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24:1缩小至2.09:1,城乡融合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从“基本保障”到“品质升级”
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9月27日,在唐冶,CSI**2025年国际马术场地障碍赛暨济南公开赛火热开启;当天,在历城区体育中心体育场,齐鲁超赛济南赛区首秀上演;同一天,在港沟街道,距市区最近的户外探险综合体顽酷星球·呼啸谷开门迎客。这一天的热闹场景,正是历城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也是该区以“文体赋能”激发消费新动能、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注脚。4月19日,2025穿越火线职业联赛春季总决赛在历城举办,其间带动关联消费72万元,同比增长132%。
不止于文体领域,今年以来,历城区民生福祉的“幸福清单”持续拉长:闵善综合康养示范项目顺利开工,白泉湿地公园建成开放,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全面竣工,33处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生根,勾勒出一幅幅温暖图景。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让群众共享成果。“十四五”期间,历城区每年将8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从教育更加普惠公平、医疗卫生全面升级,到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稳就业促创业,再到民生兜底保障更加坚实、社会治理更加高效,群众获得感更强。
这一民生与发展的亮眼成绩单背后,是“十四五”以来历城区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强区、城乡融合、民生为本的不懈实践。如今,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潮涌不息的历城正以创新为帆、实干为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产业链条、深化城乡融合、增进民生福祉的道路上持续奋进,必将在强省会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更多“蝶变跃升”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