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陶瓷行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既承受着市场萎缩和产能过剩带来的种种生存压力,又面临着政策引导和新兴市场崛起带来的突围机遇。在激烈的市场厮杀中,淄博各陶瓷企业展现出极强的生存韧劲,它们主动破局,积极开拓新的增长点,让淄博陶瓷对外出口呈现出强劲势头。
产线“灵活”
最近,淄博金狮王科技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狮王陶瓷)的生产车间正在赶制一批发往澳大利亚的订单。“我们的产线灵活性高,配套体系以及工艺成熟度高,不仅能快速出货,还能通过柔性化定制,精准满足客户需求。”袁飞说。历经多年沉淀,金狮王陶瓷构建起丰富的产品矩阵,再叠加物流、产能等优势,形成了订单快速反应模式,受到不少国外客户青睐。
柔性定制,道出淄博陶瓷的“出海密码”。当下,国际市场对个性化、差异化的瓷砖产品需求持续增长。拥有快节奏、高灵活的定制化生产能力,成为出海关键。而淄博陶瓷产业经过多年结构调整,很多企业已经具备“小批量、多品类、快反应”的生产模式。这一特色,让淄博在国内各大陶瓷产区中脱颖而出,成功抢占海外市场。
同样深耕“订单式定制”的,还有山东统一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近几年,企业的主打产品高端仿古砖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南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提升产品定制能力,企业专门对窑炉等设备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还成立了专项技术研发部门,针对生产模具开展差异化设计,以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订单式定制’模式落地,实现库存最优化乃至零库存,库存周转率也提升了13%。”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灵活的产线、定制化生产能力和快速交付能力,助力淄博陶瓷“乘风破浪”。
打出“王牌”
今年3月,淄博坤阳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坤阳陶瓷)新骨瓷生产线正式投用,这是全市首条采用绿色制造工艺的新骨瓷生产线,可实现年产日用陶瓷300万件。新骨瓷兼具高透温润的质感和强耐磨性,完美适配海外高端市场的需求。通过800℃至1280℃高温双焙工艺煅烧,坤阳陶瓷的新骨瓷重量仅为强化瓷的一半。凭借差异化优势,这一生产线正式投用以来,来自印尼等国家的订单纷至沓来,企业成功拓宽“一带一路”市场。
在“战火纷飞”的陶瓷市场中,打出“王牌”,才能跑赢大盘。凭借着差异化竞争优势,淄博陶瓷企业开拓出新天地。
靠着对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生产,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硅元)的高技术陶瓷成为淄博市陶瓷出口的一抹亮色。近年来,山东硅元深耕先进结构陶瓷系列材料,包括高速造纸机用微晶氧化铝陶瓷耐磨部件及精细化工用泡沫陶瓷等产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用精密陶瓷部件和节能环保领域水处理用陶瓷膜等。凭借着技术深耕,山东硅元不仅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技术陶瓷产品还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让世界领略淄博陶瓷的技术魅力。
这些企业构建起淄博陶瓷品牌崛起的新生态,为全球市场输送高颜值、高价值、高科技的淄博好产品。
渠道支撑
从淄博卖到全球,淄博市陶瓷产品远销海外,离不开企业主动求新求变的内在动力,也离不开物流渠道和专业平台的可靠支撑。
近年来,“齐鲁号”中欧班列线路不断丰富延伸。持续优化的物流通道,显著降低了陶瓷产品的出口运输成本,提高了供应链效率,巩固了淄博“内陆港”的国际物流枢纽地位。“淄博圣诚、淄博中诺、淄博奥纳、山东摩丹等企业的陶瓷产品坐着班列出海,将淄博陶瓷送往世界。”山东高速鲁中物流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业内人士称,如果从南方产区出货,需要先将产品运到北方产区,再转铁路运输,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都会提升。而国外订单对快速交付能力要求较高,在这一背景下,中欧班列和沿线物流通道的完善,为淄博陶瓷创造出先天优势,将进一步提升淄博陶瓷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破除淄博陶瓷出口壁垒,今年,淄博还创新建设了全省首个涉外综合服务平台,成为连接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桥梁。这一平台通过部门联动整合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为淄博市丝绸、陶琉、医药、石化等特色优势企业开拓国际渠道,进一步畅通了淄博陶瓷的出口之路。据了解,线上,这一平台设置了国外供需信息、企业对外合作需求信息发布等业务板块,涵盖涉外法律、人力资源等服务领域;线下,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专门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国际商贸、港口物流等一站式服务。自平台运行以来,汉青陶瓷、振华玻璃等企业都成为受益者。
企业主动突围,物流打通堵点,平台架起桥梁,多方努力下,淄博陶瓷的出海路将越走越宽。(记者 赵培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