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标准,何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1 09:22:13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标准,何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字体:

  新增制修订国际标准85项、国家标准3209项、行业标准1589项;建设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25个,培育105家标准创新型企业……2022年8月,山东首批获批开展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如今,三年试点期满,试点设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山东均已完成。

  专利+标准,双轮驱动产业升级

  10月14日,济宁结束了连阴雨天气。在邹城市太平镇,泰山玻璃纤维布项目研发中心桩基工程建设地,施工方正将喷扩锥台压灌桩设备搬进工地,为接下来的桩基施工作准备。

  “除了山东,我们研发的喷扩锥台压灌桩技术在云南、安徽、山西等地3000多个单体工程中都有应用。相比于传统灌注桩,这项技术更加经济、高效、环保。”山东倍特力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金良介绍,企业正在探索专利标准融合新机制,已将上述技术转化为团体标准,带动行业提质增效。

  “专利是技术的‘护城河’,标准是产业的‘通行证’,它们之间强强联合,是企业抢占发展先机、锻造核心竞争力的密码。”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杨沣江注意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节能降耗、商贸物流等领域对标准的需求旺盛,但标准供给仍有较大缺口。对此,山东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标准,并在技术产业中推广应用。

  近年来,围绕“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山东实施43项省级标准化战略性重点项目,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在高端装备领域,潍柴动力通过参与制定《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等国家标准,以先进标准引领商用车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实现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50%,带动潍坊动力装备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在农业领域,有着“中国石榴之乡”美誉的枣庄构建起“育种+观赏+销售+旅游”石榴产业全链条标准体系,以标准助推石榴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枣庄石榴饮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成为地方支柱产业。

  标准咋定?企业来主导

  “2024年,公司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22.8%,居全球第二位,这离不开公司‘专利-标准-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创新路径。”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夏宁武介绍,“以智能工厂建设为例,公司制定多项企业标准,形成覆盖设计、生产、质量、能源等全流程的标准体系,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和设备联网。标准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帮助企业生产效率提升、降低能源消耗,为行业智能制造转型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路径。”

  标准化与智能化融合所带来的,除了效率提升,还有制造方式的深刻变革。

  “3D打印是一个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标准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山东创瑞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杰说,与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和产业总体跟跑和并跑、部分领跑的形势相比,3D打印标准化工作较为滞后。“聚焦这一问题,我们开创增材制造领域智能云服务平台,提出产品数据保护标准,并以严于国家标准的原则高质量制造,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9月1日,由山东创瑞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制定及立项的国际标准,3D打印和扫描-增材制造服务平台产品数据保护技术要求发布,山东再一次向全球贡献了自主方案。

  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副处长潘爱娟介绍,近年来,山东着力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形成“国家标准保底线、团体标准拉高线、地方标准作补充”的新格局;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激发标准创新活力。

  截至目前,山东7.7万家企业通过国家平台公开产品标准58.9万项,7000余家企业在对标达标平台发布对标达标结果2.6万余项,培育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企业标准“领跑者”682项;全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的机构数量达8500余家,较试点前增加1700余家,增长25.3%。

  标准出海,世界用上山东方案

  “在全球化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今天,标准不仅是技术规范的‘度量衡’,更是凝聚共识、破解全球性挑战的‘金钥匙’。”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孟兆宏介绍,“当前,全球大部分技术壁垒源于标准差异,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就在于通过构建更加包容、更具韧性的伙伴关系,推动标准的国际协调与区域互认。”

  为提升相关企业及单位的国际标准化水平,发挥标准对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山东打造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平台,建设ISO青岛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交流平台,并获批承担ISO/IEC量子技术联合委员会国内对口单位,向国际电信联盟输出多项成果。截至目前,全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41项。

  家电产业作为山东优势制造产业之一,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产业主战场。日前,国际品牌研究机构GYBrand发布2025年度“中国家电出海品牌10强指数”,海尔位列榜首。

  “海尔始终坚持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从最初的战略规划,到项目预研、项目孵化,再到最终产业化,我们都实现了技术、专利、标准的规划、实施、运营协同,三者同步布局。”海尔集团国际标准总监崔凯介绍,截至目前,海尔集团拥有120多项国际标准,超80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卡奥斯主导制定的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带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然而,大企业往往手握成熟的全球化标准作为出海利器,有些中小企业却不得不直面由标准差异构筑的“隐形壁垒”。

  “为此,我们组织开展标准化专家‘山东行’活动,累计为全省115家企业解决215项标准化诉求,推动企业实现国际、国家标准突破制定30余项。”潘爱娟介绍。(记者 王鹤颖)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