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煤独大”到制造业占比43.6%,从水隔陆离的“散装县”到路网连起的“共同体”,从“人人外出各奔前程”到转型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微山湖水浪打浪,卷走了“旧微山”,冲刷出一片干事创业的新热土。
作为山东“南大门”,湖区微山扛着资源型城市转型重任,精准招商、调整结构刻不容缓。前三季度当地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个,开工25个,超去年全年总量。昔日落后县,为何成好项目青睐地?记者赴微山寻找答案,几件小事令人印象深刻。
门杆高高竖起,车辆随意出入。10月14日,记者对微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这一无声“礼遇”倍感暖心。“大门常年打开,不给企业家制造任何麻烦。”一见面,微山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峰解释道,不仅如此,办公人员车辆一律不得上门廊,反倒是企业车辆可停到上面上下客。
贴心服务在项目建设现场体现得更直接。时隔一年,稀土永磁钕铁硼研发生产项目有了新进展——4800平方米的厂房已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忙着卸运新到的设备。项目服务专员杨作超一边指挥卸车,一边通过视频跟投资方负责人曹希俊通报:“设备到齐就组织安装,年底就能投产!”
“项目签约后我一趟没来,办手续、建厂房、接设备全靠专员代办。”看着眼前的进度,曹希俊惊喜道。项目落地时,头天签约,第二天就拿到土地手续、具备开工条件,原本最头疼的事在微山却“不费劲儿”。如今,和他们同期开工的6家企业也正陆续建成投产,将撑起全省唯一“稀土开采—精矿前处理—冶炼分离—金属合金—磁性材料”全产业链,让微山“全国第二大轻稀土产地”的优势真正变现。
项目要落地,土地是“硬杠杠”!微山经济开发区创新“熟地招商”模式,提前把土地整理好,企业不用等,实现“上午谈妥项目,下午就能进地开工”。当地深挖园区潜力,盘活110.7亩闲置土地、梳理11万平方米空闲厂房,挤出2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让企业“拎包就能进”。
“去年,国家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各地招商引资重回同一起跑线,是挑战更是机遇。”微山县委常委、副县长步新华说,县里实施“链长制”攻坚突破行动,形成“链长领衔、部门牵头、专班专攻”强大合力。同时,深化项目建设“370”全过程帮办代办和“双管家”服务体系,今年以来闭环解决企业诉求503个。
“上午西安,下午重庆,次日阿克苏,再到郑州,吃饭不是在机场就是在高铁站。”张峰的一份行程单折射出微山干部的过硬作风,“干招商要勤快,明知不可能的事也要‘扔个砖头’试试!”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2022年起,微山分专题开展作风建设活动,干部精气神、执行力明显提了上来。领导带头“干在一线”,一批大项目落地开工,“南韩北马”新增长极崛起,财税增收、商品房销售顶着煤炭下行压力逆势上扬。各级各部门主动帮企业拉贷款、找项目,去年全县新增存、贷款增速稳居全市第二和第一。
“资源型县城转型,一个都不能少!”早在2022年,“你是微山人吗?你想微山好吗?你能为微山干点嘛?”的“微山三问”,唤起了众多微山人回报家乡的热忱:有钱出钱,有技术出技术,有人脉引客商,点滴力量都算数。
“干部作风硬,走到哪里都能遇到微山人。”步新华深有感触地说,如今微山靠硬作风改形象,让链式招商、乡情招商行得通、走得远。前不久,县里的招商团队找到了一位在山西发展的企业家老乡,对方虽暂无投资计划,却主动要为家乡修条路。
“从前自建锅炉供蒸汽,现在管道直接通进车间,每吨成本直降20元,每年能源支出降低10%!”山东康源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冉算的这笔“小账”,连着微山优化营商环境的“大账”。
要引金凤凰,先栽梧桐树。微山砸下5亿元升级园区配套:生物质蒸汽、“园中园”道路、10千伏供电、工业邻里中心等配套一应俱全。单说蒸汽保障,当地引进生物质集中供汽项目,建设2×36t/h和1×75t/h清洁供热系统,不仅每年减少标煤4.8万吨,还稳稳接住了企业的用汽需求。再看交通基础设施,5年前微山连个高速口都没有,如今“两横两竖”4条高速穿境,6个高速口投用。随着国道518跨湖大桥洪评通过,未来当地将修通三条跨湖通道。发达的交通线将“散装”的微山紧紧连在一起,势必凝聚起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从“硬件”到“软件”,微山的改变凝聚成一份亮眼的转型成绩单:今年1—8月份,17项主要经济指标5项居全市前三,连续三年稳定增长,综合排名冲到了全市第一方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