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0余公里输油气管道和110座工艺站场,智能“中枢神经”平台的搭建对其实现了远程调控与集中监视;智慧站场、油库及变电所的建设,塑造出智慧能源枢纽……近年来,聚焦智能化、低碳化关键领域,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公司”)持续发力,推动油气能源输送的安全高效,保障区域能源稳定供应。
“数智”引擎驱动油气管网升级
压缩机组
数智引领是推动管道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山东公司打造了智能化监视中心,该平台如同“中枢神经”,对巡检、作业、安防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实时跟踪关键设备运行参数。目前,已成功集成36万点生产数据,覆盖山东省内8200余公里输油气管道和110座工艺站场,实现对场站重点作业的远程实时监视。
黄岛油库作为山东公司智慧化建设的标杆,成果显著。2025年3月,全面启用智慧运营系统,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实时数据融合和AI智能分析等技术,黄岛油库构建起六大核心模块智慧运营体系。
技术突破赋能绿色转型
今年3月11日,山东公司联合5家单位完成首台套天然气余压发电设备全速试验,突破膨胀机精密制造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方案。该设备预计年发电量约300万千瓦时,可满足约2000户三口之家1年使用量,并减排二氧化碳1700余吨。
据了解,天然气“余压发电”是利用管道天然气的压力差,通过透平膨胀机将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所发绿电可直接并入国家电网。
余压发电技术是山东公司探索绿色转型中的有益尝试。在枣庄奥德支线余压发电项目上,山东公司回收天然气输送余压转化为电能,实现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
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5年,山东公司科创部门完成了“基于DAS技术的通讯光纤定位技术与装备研究”“国产天然气放空回收装置技术提升研究”等项目的开题论证,并对2024年延续项目“新型储罐防腐保温材料研制”“油溶性隔离塞技术研究”按计划有序实施。
夯实科技发展根基
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山东公司聚焦油气储运智能化、管道安全预警等核心领域,整合36项业务需求,构建“全员参与-服务基层-产学研协同”创新闭环,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需求深度对接。
在科研管理上,山东公司实施“两级管理”模式和“三个一”思路,立项周期从60天缩至30天,知识产权申请效率提升50%,激发了基层创新活力。
在科研队伍建设上,“1+1”架构持续完善,“1+X+23”人才培养体系成效显著。近两年来开展30余场“订单式”培训,培训人次达900余人。山东公司还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多所高校联合组建实验室,围绕关键技术难题协同攻关。参建的山东省“油气与新能源储运安全重点实验室”,聚焦油气与新能源储运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系统研究和应用开发,相关研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战略导向、业务驱动、服务发展、引领未来。”山东公司在“科技攻坚”与“数智赋能”的道路上,不断刷新“成绩单”,探索更多前沿技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