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国家管网集团山东省内注册托运商数突破100家。作为保障山东油气供应的“主力军”,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公司成立之初便聚焦“全省一张网”建设目标,持续推进管网互联互通,让更多经营主体共享管网资源,为能源市场注入更多活力。截至目前,已推动12市实现了双管道供气,县级区域供气覆盖率达93%,构建起“海、陆气源互保互供”的能源供应格局。
压实能源保供能力
近日,由国家管网集团投资控股的山东省北干线天然气有限公司正式取得新营业执照,山东省省级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取得实质突破。
签约仪式
北干线包括龙口-莱山管道和龙口-德州管道两条干线,管道全长656公里,沿线经烟台、潍坊、济南、东营、滨州、德州等市。促进山东省内管网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和互联互通的同时,也提升了区域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和应急调峰水平,将为沿线居民、用户提供约50亿方/年的天然气清洁能源。
在资源保供上,山东公司主动扛起保供调度协调主体责任,累计为山东输送原油超1亿吨、成品油超1000万吨、天然气超600亿方,年均输送天然气占山东市场份额70%以上。
能源保供
答好绿色转型的“必答题”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山东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的近1/10,过去“一煤独大”问题突出,经济社会发展亟需换装“绿色引擎”。
山东公司依托集团“全国一张网”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构建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一张网”高效集输、下游市场化良性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天然气输送能力超700亿方/年、冲峰能力超2亿方/天,下游130家直供用户全部达到一用一备供气条件,管道保供能力大幅提升。
推动“能源入鲁”,山东公司积极与“三大油”和中小托运商建立常态化保供工作机制,一方面加强与“三大油”合作保障主流气源,另一方面累计引入中小托运商天然气资源27亿方,有效补充省内能源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对“青山绿水”的保护也成为山东公司的工作重点。针对济南泉脉灰岩泉群发育区,山东公司专门开展管道环境风险评估,制定完善保护措施,守护“泉城”独特生态名片。
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山东公司依托天然气供应优势,年均替代煤炭实现减排超99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助力山东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向“多能互补”转变。
改革是激发企业活力的“关键招”
向改革要动力。山东公司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动力活力之源,并通过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
为破解传统三级管理模式下“管理层级多、执行力衰减、基层负担重”等难题,2024年3月,山东公司全面推行“省公司-作业区”两级管理改革,将原有8个作业区细化为23个,每个作业区管理范围控制在400公里以内,实现“1.5小时应急响应”高效管控。
改革带来的成效立竿见影。以生产领域为例,作业区负责的流程活动减少365项,现场数据直采率由95%提升至100%,基层员工“轻装上阵”,专注输油气生产与安全管控。
智慧油库-黄岛油库
在智慧化建设上,已完成5座智慧变电所、9条管线45座智慧站场建设。黄岛油库通过智慧化改造,实现原油输转效率与安全管控水平双提升。
如今的山东公司,正通过以“管控模式区域化、组织架构扁平化、业务管理制程化、数字化贯穿全过程”等“十一化”为主要特点的管理模式,持续释放改革红利,朝着“生产运维专业领先、管网品牌特色突出”的目标稳步迈进。
从保障能源安全到守护生态环境,从深化体制改革到赋能地方发展,下一步,山东公司将加快推进山东管网北干线、东黄复线等重点项目,为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