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托管租赁套路多,房东租客“两头吃”-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8 11:11:46
来源:齐鲁晚报

房屋托管租赁套路多,房东租客“两头吃”

字体:

  租下一间隔断房,却被要求缴纳全屋供暖费;本想省心托管房产,却反被索要数万元违约金……时下房屋托管服务,正因其“两头坑”的乱象引发不少纠纷。为此,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展开调查。

  租客:

  租间隔断房

  要缴全屋取暖费

  “我一个月房租1000元,管家费每月100元。”曾经租住过济南山师东路一小区房屋的刘晓(化名)回忆起管家服务,甚是不满,“管家没啥用”。

  作为租房“小白”,她最初从线上平台联系中介看房,觉得房源合适便预约进一步沟通,可到了签合同环节却发生了变故。中介将她推给了一名房屋管家,称后续租房涉及的维修、房租缴纳等问题都由管家全权负责。

  当时房子看起来比较新,各类设施看着并无不妥,刘晓便顺利签约。可到了冬季供暖期,问题却来了。“管家私自报停了我家暖气。”刘晓称其租的房子是隔断房,自己只住其中一间,管家却要求承担整个房子的供暖费。刘晓不满道,只租一间却要交全额供暖费,这太不合理了。刘晓多次找管家协商,可对方始终不愿让步,最后刘晓只能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过冬。

  应届毕业生李鑫(化名)也险些陷入“二房东”的托管骗局。为方便通勤,他在社交平台找到一间离单位仅500米的房源。一位自称房东的年轻男子告诉他,房屋为家庭继承,李鑫在未核实房产证的情况下便支付了500元定金,且定金条款注明“不予退还”。

  然而签合同时,对接人突然换成一名中年男性,李鑫才意识到遇上了“二房东”团队。“合同内容也存在问题,租期由半年改为一年,还增加了每月40元的水费、保洁费和管理费,以及50元电梯卡费。”李鑫称其可用NFC复制电梯卡,但最终还是被要求支付了20元。

  签约后,李鑫上网搜索该公司,发现大量“到期不退押金”的投诉。更离谱的是,准备入住时,李鑫发现房间已被另一租客占用。核实后发现是同一公司两批中介因房号混淆导致“一房两租”。由于对方存在明显过错,李鑫坚决要求解约并全额退款,最终维权成功。

  房东:

  签约前什么都好说

  想解约要赔高额违约金

  面对房屋托管陷阱,不仅租客容易“中招”,房东同样难以幸免。“口头承诺全不作数,最后一切只看合同。”济南市民刘洋(化名)在回顾自己的房屋托管经历时,语气中仍带着无奈。她原本通过一家大型中介公司出租房屋,对方推荐了“更省心”的托管模式。没想到,省心不成,反倒惹来一堆烦心事。

  “我想提前解约,对方却要我赔6万元违约金。”刘洋表示,托管机构在签约前往往什么“好话”都说,尤其喜欢在违约条款上含糊其辞。“他们口头承诺‘提前解约的费用可以再商量’,还补一句‘合同是合同,实际操作我们好沟通’。”可等到刘洋真的需要协商时,机构不仅频繁更换对接人,态度也彻底转变,“他们说一切严格按合同执行,之前的承诺全部失效”。

  此外,刘洋同样提到暖气费缴纳问题。她提醒,业主必须与托管方明确暖气费是否开通、由谁缴纳。“若业主先开通暖气,托管方却未按时缴费,暖气公司只会向业主收取费用,甚至产生滞纳金,届时再找托管方追责,往往难以联系到人。”刘洋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托管合同期限普遍较长,刘洋签订的合同最低期限就达5年。“我原本没打算选择托管,而是想通过中介直接出租,但如今不少托管机构已形成连锁,个人对外出租难度加大,而且中介会优先推荐托管模式。”刘洋说。

  体验:

  “省心”背后隐患多

  托管公司“跑路”频发

  为深入了解房屋托管运作模式,记者以房东身份联系了一位房屋托管管家。对方明确表示,其机构仅做整租,并对承接的房源会统一重新装修。

  “租客对居住环境要求高,老旧房子租金上不去。”该管家表示,装修费由机构承担,资金来源于合同初期几个月的“免租期”,其间不向房东付租。管家还承诺装修质量可靠,不做低成本的“串串房”。

  该管家提到,若选择全程托管,机构不收取中介费;若仅委托找租客,成交后则收取半月租金作为服务费,由房东和租客平摊。托管合同期限普遍较长,很少有1到2年的短期合作,这与普通中介短期租赁形成对比。

  然而,当问及房屋损坏、违约赔偿、验房标准等具体风险时,管家仅含糊表示“后续协商处理”,未给出明确条款。

  一位熟悉济南租赁市场的知情人士透露,托管公司的核心盈利模式是通过低价承接房源,经隔断改造后高价分租获利。“比如月租1000元的房子,改成两三间后总租金可达2000元以上。”知情人士称,此类改造常游走在合规边缘,部分公司会与房东协商,也有不少私自施工。对于位置差、难出租的房源,房东为省心往往选择默许。

  然而,“省心”背后隐患重重。托管公司“跑路”现象频发,有些前期按时付租以建立信任,半年或一年后却突然失联,导致房东租金打水漂,还需处理已入住的租客纠纷。“长期合同虽利于托管方回收装修成本,但也带来风险,若市场租金波动或公司经营不善,房东极易陷入被动局面。”上述人士称。

  部门:

  限于执法权限问题

  只能建议起诉处理

  针对上述房屋托管租赁乱象,相关部门该如何监管?记者以市民身份咨询了济南住建部门。相关工作人员透露,限于执法权限问题,此类情况目前无其他解决方式,只能通过法院起诉处理。

  “若房屋托管给个人,需起诉个人;若托管给公司,则需将公司与业务员一同起诉。”结合相关办理案例,该工作人员建议市民起诉时,一是要求法院解除合同;二是要求对方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并将房屋恢复现状。

  针对托管公司“两头吃”一事,北京市京师(济南)律师事务所王经纬指出,因涉钱款多为数百或数千元,且法律程序较为烦琐,不少维权者最终选择放弃维权。王经纬建议,租客可联合报案处理,以此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与重视,推动相关部门制定方案整治,从而系统性地解决此类问题。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