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济南10月31日电 黄海之滨,沁水河畔,牟平新城·国际生命科学城崛起成城,这里是烟台“蓝色药谷”园区品牌所在地,也是烟台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上的核心坐标、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链的领建园区。从国际生命科学城蓝色药谷出发,牟平一路驶向生物医药产业蓝海。
在蓝色药谷“变现”产业蓝图
金秋时节,牟平蓝色药谷生命岛园区频传捷报:
9月初,山东省食药检院放射性药品室在园区举行签约共建仪式,烟台走出放射性药品检验能力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此前,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40MeV医用同位素加速器也在园区落地。
9月底,园区内佰鸿干细胞新药研制与转化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核心成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新药临床试验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正式批准。这是山东省首个、国内第二个获得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干细胞药物临床试验批准。

蓝色药谷生命岛鸟瞰图。牟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蓝色药谷生命岛开工建设3年来,一张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蓝图在此变为现实。立足与全国生物医药园区错位竞争,牟平把滨海黄金地块千亩商住用地调整为M0工业用地,建设蓝色药谷生命岛产业园区、超级工厂园区两大产业功能片区,发展生物医药、生命科学两大战略性新兴及未来产业,抢位布局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特色赛道。目前,蓝色药谷生命岛已全面投入运营。
赛道细分匹配精准招商,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在核药全链条赛道,蓝色药谷生命岛凭借具有国内最大面积的同位素生产环评资质,引进了核药双寡头之一的东诚药业13个核药板块,蓝纳成生物、益泰医药12款一类创新药获得19个临床批件。在细胞医学创新赛道,重点承接了细胞医学、基因编辑2项国家重大中试转化项目,吸引陕西佰鸿、埃格林、强联智创等干细胞头部企业落户。
目前,在园区注册企业110余家,一期厂房可出租面积的出租率超61%。预计园区满员满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60亿元、利税48亿元。
以链式布局带动产业跃升
走进蓝色药谷细胞产品中试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感扑面而来,这里不仅配备了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中试研究基地,还集成了细胞存储检测中试转化及产业化服务等全链条功能。

蓝色药谷细胞产品中试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受访单位供图
中试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但也因高投入、高风险成为很多科技企业“不敢试、试不起”的痛点。聚焦产业共性需求,蓝色药谷规划建设了细胞产品、基因编辑、特医食品3大中试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可降低企业约70%的落地成本。
“企业通过租赁设备、实验室减少落地成本之外,平台的CRO(合同研究组织)、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的合作资源也可以为企业所用,降低药企研发、申报等方面的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蓝色药谷细胞产品中试转化公共服务平台负责人马春城介绍。
牟平坚持把产业链建在园区,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依托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蓝色药谷生命岛、蓝色药谷超级工厂,布局打造“创新研发-中试转化-规模生产”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
链式布局下,产业链上各类企业、平台成为相互赋能、共同成长的产业共同体,一批行业引领性的创新成果相继产出。截至目前,蓝色药谷生命岛园区企业28款一类创新药物获得国内外37个临床批件,医疗器械领域有4款二类、3款一类产品上市销售,新药数量在全省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共申请专利223项,成功授权102项,其中发明专利88项。
举一城之力做优产业生态
“预计明年,我们还将有3至5款干细胞新药获批临床试验。”山东佰鸿干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李文霞介绍。今年8月,在政府部门的精准对接指导下,该公司承担的干细胞新药研制与转化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被正式认定为“干细胞新药研制与转化应用烟台市工程研究中心”,加速了其在再生医学、精准医学等领域的研发、应用进程。
“新药研发无论在成本还是时间上都投入巨大。从政策直通,到创新奖励,当地政府的长期主义伴企成长支持让我们受益匪浅。”李文霞说。

佰鸿干细胞技术人员正进行细胞培养操作。受访单位供图
作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所在地,牟平实行了项目包干专员制度,为入驻企业配备专属服务团队或经理,从签约落地、注册建厂到政策申报、融资对接,提供“一对一”、全流程的解决方案。
通过“链长制”,牟平建立起资源要素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更深层次的链接。例如,围绕“人才链”,成立烟台半岛人才科创集团,负责企业人才业务;围绕“创新链”,建设烟台市生命科学与医学健康研究院、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围绕“金融链”,依托烟台市生物医药母基金,启动德福资本三期、烟台蓝色药谷产业发展“两大基金”,为项目落户、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牟平生物医药链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蓝色药谷·生命岛作为牟平区重点打造的专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通过构建“生态配套+企业服务”的赋能体系,正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创新突破的关键平台,加快抢占生命科学未来产业制高点。(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