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一农民突发脑溢血 同村上百人帮抢收玉米-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31 09:58:16
来源:齐鲁晚报

聊城一农民突发脑溢血 同村上百人帮抢收玉米

字体:

  金秋十月本是玉米归仓的时节,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五圣新村王庄网格村民王孟生一家却遭遇变故。10月22日,王孟生突发脑溢血昏迷,60多亩玉米仅收了十多亩,剩下的40多亩等待收割。王孟生生病的当晚,村党支部书记王登龙连夜召集党员群众,120余名村民自发组成“爱心突击队”,于10月24日冒雨展开抢收,用双手与时间赛跑,为这个困境家庭抢回“救命粮”。

  突遇变故

  一个承诺点亮希望

  10月22日,正在地里收玉米的王孟生突发脑溢血,紧急送医后至今昏迷,已历经两次手术。他承包的60余亩金黄玉米,还有40多亩等待收割,眼看就要烂在地里。 

  “村民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聊城东昌府区郑家镇五圣新村王庄网格党支部书记王登龙斩钉截铁地说。10月22日晚上,得知王孟生住院消息,王登龙心急如焚。他深知王孟生家庭的特殊:父母早亡、无兄弟姐妹、妻子柔弱、儿女在外求学。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想着地里已经成熟的玉米,他连夜召集支部成员。“不能等!必须抢收!”一个紧急抢收方案迅速形成。

  一条朴素的求助信息在王庄村的微信群发出:“孟生家遇难了,地里玉米等不得,能帮忙的老少爷们儿,明儿下地!”信息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层层温暖的涟漪。

  “他家有难,我们不能看着不管!”这声源自心底的呐喊,成了王庄村男女老少不约而同的共识。微信群里,“收到!”“算我一个!”“全家都去!”的回复此起彼伏,迅速刷屏。这份源于血脉乡情、邻里守望的朴素信义,在秋雨寒夜中点燃了希望的火把。

  “爱心突击队”

  田间“战场”抢收玉米

  10月24日,尽管天空阴沉,王孟生的玉米地里却热火朝天。一场与时间、与天气赛跑的抢收“战役”正式打响。

  王登龙带头扎进地里。党员冲锋在前,村民们自发分工。有人在前方挥镰割秆,有人在后方麻利地掰棒、装袋,还有人负责将装满的玉米接力搬运到田边的运输车上。田间地头,镰刀割秆的沙沙声、玉米装袋的哗啦声、乡亲们互相鼓励的吆喝声,交织成一曲震撼人心的“信义赞歌”。

  “第一天下午有的村民家里有事没赶上,第二天下午又来帮忙的。”王登龙说,像这样“补位”的村民不在少数,大家的这份心,真的让他感动得说不出话。短短两个下午,120多名党员和村民组成的“爱心突击队”,硬是靠双手和肩膀,将40多亩玉米“抢”了出来。

  作为总指挥,王登龙不仅协调全局,更严把质量关,紧盯秸秆粉碎还田的环节。“必须粉碎均匀,确保来年地力,这才是真正负责到底。”他说。

  一家有难百家支援

  暖流在乡土间奔涌

  收回的玉米堆积如山。如何处置?王庄村人再次展现了他们的细心与周全。“品相好的玉米,我们都给他妥善囤起来了;一些品相不太好的,大家伙儿一起想办法帮他联系卖了。”王登龙告诉记者,这完全是一次自发的集体爱心行动,村里几乎每家都有人去帮忙了,这凝聚力,杠杠的。

  在医院的王孟生妻子,通过微信群看到了田间地头那令人泪目的忙碌场景。她含泪在群里打下:“谢谢大家!谢谢老少爷们儿!”这简短的感谢,承载着一个家庭最深沉的感激。

  王登龙告诉记者,王孟生总共承包了约80亩土地,种了60多亩玉米,目前地里还剩下七八亩黏玉米尚未成熟。“后续等黏玉米熟了,我们还会继续帮!能用机械就用机械,不能用就人工上!”他语气坚定,“在咱王庄村,大家都姓王,就是一家人!一家有难,百家支援,这是咱的根!”

  在王庄村,这场百人抢收的“战役”虽已告一段落,但邻里间那份“一家有难、百家支援”的朴素情义,却如深秋的暖阳,在鲁西平原的土地上深深扎根。正如村民们常说的:“地里的庄稼误不得,乡亲们的心更凉不得。”这份源自乡土的守望相助,让困境中的家庭有了依靠,也让“信义”二字在田间地头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