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在碳交易和碳资源综合服务方面先行探索,依托河口数字经济产业园,高标准打造数智碳谷,充分利用国家“双碳”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双碳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自2023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这个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旨在将“双碳”战略转化为具体行动的创新平台,已悄然撬动超过7000万元的碳资产交易,吸引了21家新能源与“双碳”产业链企业入驻,将昔日模糊不清、难以捕捉的“碳排放”,点化为可精准测量、可市场交易、可质押融资的“活资产”,为黄河三角洲这片热土注入绿色新动能。
摸清了碳家底之后,如何让这些沉睡在报表和数据包里的“碳资源”焕发生机,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数智碳谷给出了清晰的答案:通过构建“资源整合+交易推动+金融支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全力打通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价值转化通道,让生态红利充分释放。
为此,数智碳谷团队深入一线,系统调研全市碳配额企业,建立起涵盖20家控排企业的碳配额信息库,动态跟踪企业在新履约周期的动向。他们主动走进河口区内高耗能化工企业,与5家核心目标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精准把握企业在碳资产管理、减排需求及未来发展的需求与期待。
同时,黄河三角洲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广袤的湿地、滩涂与森林,也被重新认识和评估,成为蕴藏无限潜力的宝贵“蓝色碳库”“绿色碳库”。
据东营市生态环境局河口区分局副局长王长江介绍,初步测算,河口区拥有约50万亩滨海湿地,若合理开发,预计每年可产生高达4万吨的碳汇量,创造约400万元的年度经济价值。
目前,数智碳谷正在为区域构建一个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生态。在《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和《东营市零碳产业园规划建设方案》的指引下,数智碳谷以零碳园区建设为契机,选取数字经济产业园、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以及省碳计量园等作为先行先试的突破口,通过系统规划,打造“光、储、充”一体化的低碳能源生态系统,积极探索绿电直连等创新模式,稳步向零碳园区建设目标迈进。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激发数智碳谷的支撑作用,加强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新产品、新服务,创新绿色金融支持机制,加强部门间协同联动,持续推动河口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助力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东营市生态环境局河口区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康兆河说。(陈海燕 王恩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