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无人机扰鸟:禁飞令不能悬空-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2 16:03:00
来源:大众日报

黄三角无人机扰鸟:禁飞令不能悬空

字体:

  深秋初冬,数以万计的候鸟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停歇觅食,其中不乏东方白鹳、卷羽鹈鹕等珍稀物种。

  近日,有网友在大众新闻“领导留言板”提出,部分摄影者在保护区用无人机追逐拍摄“鸟浪”画面,导致鸟群受惊四散,对鸟类构成安全威胁。

  保护区无人机扰鸟真实情况如何?大众帮办记者第一时间进行探访。

  保护区内外的“空中博弈”

  “各位游客,保护区内禁止放飞无人机,请大家文明观鸟、科学观鸟。”在保护区入口处,循环播放的劝阻广播提醒着往来游客。

  一名现场工作人员表示:“从候鸟迁徙开始就管控,巡逻人员比往年多了不少。”但他也坦言,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有执法权,遇到放飞情况,“只能以口头劝阻为主。”

  在保护区外的湿地观景台,几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无人机拍摄者正操控着设备,屏幕实时传回数公里外鸟群的清晰画面。

  “还是得无人机拍好看,6倍变焦拍很清楚。”一位拍摄者一边调整飞行参数,一边和同伴交流,他的无人机已飞行至5.1公里外。

  当被问及是否知晓禁飞规定时,他直言:“知道保护区内不让飞,但这是外围,我们不近距离拍。”

  这种无人机飞行,潜藏着风险。据媒体报道,11月1日,在黄河南侧东营滨海大道附近,一架无人机在低空拍摄时与一只大雁相撞,导致大雁头部受伤死亡,无人机也坠毁在路边草坪。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保护区已接到多起投诉,既有民生热线反馈,也有网友通过网络举报,提出应当禁止无人机拍摄鸟类。

  无人机的惊扰不止于“惊吓”

  保护区作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其生态价值举足轻重。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已达1633种,鸟类种类从建区时的187种增至37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二级保护鸟类66种,数量累计达数百万只。珍稀濒危鸟类逐年增多,每年春、秋候鸟迁徙季节,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捕食、栖息、翱翔。

  “这些鸟类飞行数千公里迁徙到这里时,身体疲惫,老弱病残个体占比不低,急需进食和休息。”东营市观鸟协会会长郭建三解释,候鸟迁徙本是一场“生死考验”,黄河三角洲的芦苇沼泽、近海滩涂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栖息环境。

  “以前观鸟者多用‘长枪短炮’,保持着安全距离,但无人机可以轻松靠近鸟群,甚至飞到它们上空盘旋。”郭建三表示,无人机的近距离追拍,会导致鸟群受惊四散,不仅消耗其宝贵的体力,还可能使其错过最佳进食期、中断繁殖,“严重的话,它们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

  鸟类的活动范围并不局限于保护区界线内。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研究显示,反嘴鹬等迁徙鸟类的活动范围不仅包括保护区,还会利用周边的坑塘、盐田等区域,觅食地距繁殖地或停歇地距离较近。

  “有些爱好者以为在保护区外飞就没事,其实很多鸟会到周边觅食。”保护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鸟类偶尔也会利用保护区外围的农田和水产养殖塘,这意味着,即便在保护区外放飞无人机,仍可能侵入鸟类的核心生活空间。

  科学划定管控区域是关键

  面对无人机“扰鸟”难题,各方正寻求解决方案。

  东营市观鸟协会连续多年发布倡议,向公众普及“文明观鸟、拍鸟”理念,强调鸟类迁徙期的保护重要性。

  11月3日,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开发文,称今后在各类官方主办的摄影摄像比赛中,所有通过无人机追赶、惊扰鸟群方式所拍摄的作品,一经核实,将不再具备参赛资格,引导摄影者树立正确创作观。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正推进无人机管控工作。东营市公安局称,已在沟通司法局、行政执法等部门,拟通过市政府发布无人机管控公告。公告发布后,保护区公安分局将联合相关部门架设无人机反制辅助系统,并开展联合宣传及管控工作,切实履行鸟类保护职责。

  科学划定管控区域成为关键。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上空应划设为管制空域,未经批准不得飞行。而《山东省无人机管理暂行办法》也已明确将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区域划定为禁飞区。但在现实中,由于鸟类活动范围的动态性和跨区域性,单纯以保护区边界为管控线远远不够。

  “管控区域的划定须基于鸟类的活动规律,而不是行政边界。”郭建三建议,应结合卫星追踪和GIS技术,将鸟类集中栖息的芦苇沼泽、繁殖地划定为核心禁飞区,禁止无人机飞行;将鸟类频繁活动的周边湿地、觅食区划定为外围限飞区,仅允许经审批的科研、宣传类无人机在指定高度和时段飞行,保持安全距离。

  采访中,不少摄影爱好者坦言“不知道无人机会对鸟造成这么大影响”。事实上,专业无人机的长焦镜头足以在数公里外拍摄清晰画面,无需近距离追逐。

  郭建三认为,权威媒体选用镜头时都会避开鸟类受惊画面,这一导向值得所有摄影者借鉴。无人机拍摄者应主动查询禁飞区域,避免低空盘旋、快速俯冲等惊扰行为。“拍鸟的意义在于记录自然之美,而不是干扰自然。”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