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民将海鱼均匀铺在晒网上。

渔民展示正在晾晒的海鱼。
立冬过后,北方寒意渐浓,青岛的海岸线上却迎来了一年中最富生机与烟火气的收获景象。坐落于即墨区鳌山卫街道的垛石村,背依青山、面朝黄海,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温润的海洋性气候,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晒鱼村”。11月10日一大早,村庄还浸润在晨雾的余韵中,村民家的房顶上便已热闹起来。数百个木质晒架一字排开,宛如一个个整齐的“方阵”,从海中刚刚捕捞上来的鲅鱼、鳗鳞鱼、鼓眼鱼、偏口鱼等十余种海鱼,被渔民们分拣、清洗、去鳞、去内脏、腌制,随后均匀地铺在晒网上。微凉的海风带着大海的清冽拂过,初升的朝阳洒下温暖的金光,鱼儿在光影中渐渐析出水分,空气中弥漫开越来越浓郁的鲜香,酝酿出独属于垛石村的咸鲜滋味。
晒鱼讲究“鲜、快、准”
登上垛石村村民家的屋顶,一个壮观的“晒鱼方阵”便跃入眼帘。偏口鱼平铺如扇,鳗鳞鱼蜿蜒似带,鲅鱼厚实饱满,面包鱼圆润可爱,还有罕见的18斤重的大鲈鱼,都被整齐地铺在一张张晒网上,色彩从鲜灵的银白、墨绿逐渐过渡到温润的浅黄,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当天一大早,祖辈就居住在这里的渔民孙成谭便和妻子忙碌起来。他在自家屋顶上熟练地支起晒网,将处理好的鱼一一摆放在上面,大小错落的鱼儿排列得井然有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拍照。
“晒鱼这活看着简单,其实讲究‘鲜、快、准’,一点都马虎不得。”59岁的孙成谭是村里公认的晒鱼高手。作为土生土长的垛石村人,孙成谭的晒鱼手艺传承自祖辈,对晒鱼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
这几天,随着晒鱼季的深入,垛石村的村民们忙着完成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订单。“每年这个时候,订单都排得满满的,最抢手的就是鲅鱼、面包鱼,还有咱们本地特有的鳗鳞鱼等。”孙成谭一边翻着鱼干,一边笑着说,“趁着天气好、日照足、风力稳,村民们都起早贪黑忙着晒鱼干,就盼着能晒出最好的成色。”
在垛石村,像孙成谭这样掌握晒鱼技艺的渔民还有很多,而这种传统的晒鱼方法,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记者了解到,早在没有冷藏设备的年代,每到秋末冬初,当地渔民捕捞到大量海鱼后,为了避免浪费,便想出了晾晒成鱼干的办法。这样既能延长保存时间,还能让一家人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吃到海味,久而久之,晒鱼就成了村里世代传承的习俗,融入了渔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印记。
甜晒鱼里的满满乡愁
“隔夜鱼水分流失,肉质变柴,晒出来的鱼干就没了那股鲜劲儿。”孙成谭一边给鱼翻面,一边向记者介绍,晒鱼的第一道关就是选鱼,必须是当天捕捞回的新鲜海鱼,这样才能保证鱼干的原汁原味。“现在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渔业资源更加丰富,我们家晒鱼的数量比往年增加了不少,这一季能晒三四十吨鱼干。”说话间,孙成谭脸上难掩丰收的喜悦。记者注意到,孙成谭和妻子分工明确,妻子负责分拣、清洗,老孙负责去鳞、开膛、去除内脏、腌制,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这是多年合作形成的默契。
谈起过去的晒鱼场景,67岁的鳌山卫街道老渔民孙建福打开了话匣子。“从我爷爷辈就开始晒鱼了,不过那个时候只是为了自家吃。”孙建福回忆道,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渔业捕捞技术的进步,渔获越来越多,晒鱼逐渐成了村民增加收入的一个小产业。每到初冬晒鱼季,村里家家户户的屋顶、院子里都摆满了晒架,连墙角、路边有空地的地方都不放过,整个村子都飘着浓浓的鱼香。“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订单,主要是靠走街串巷售卖,或者卖给附近镇上的商铺。”孙建福说,最热闹的就是晒鱼季的午后,大人们忙着翻鱼、收鱼,孩子们则在晒架间穿梭嬉戏,你追我赶,等到鱼干快晒好时,偷偷掰一小块塞进嘴里,咸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能开心一整天。
如今,虽然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但每到晒鱼季,不少人都会特意请假回来帮忙。“晒鱼是家里的大事,也是村里的传统,不能断在我们这一代。”38岁的孙晓宇告诉记者,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晒鱼,觉得又累又枯燥,现在长大了,才明白这门手艺的珍贵。“每次回来晒鱼,和长辈们一起忙活,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感觉特别亲切。”孙晓宇说,他还会用手机拍下晒鱼的过程,发到社交媒体上,很多网友都对这门传统手艺感兴趣,还有人专门来村里参观学习,这让他觉得特别自豪。
青岛甜晒鱼 全国“出圈”
垛石村的甜晒鱼干之所以受欢迎,关键在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原汁原味的口感。这里的甜晒鱼干既保存着海洋赋予的“鲜香”,也有阳光晾晒留下的“醇香”,“鲜香”与“醇香”的完美结合,离不开在垛石村流传多年的纯手工晒制技艺。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先将鱼的表面简单冲洗,用刀从鱼肚剖开,麻利地剔除内脏,均匀地搓上适量食盐腌制。待鲜鱼腌制好后,再用山中的泉水反复洗净并开始晾晒。为了能快速晾干,每个架子都是朝着太阳方向倾斜摆放,经过几天的晾晒,一条条鲜美的甜晒鱼干便完成了。这种自然晾晒的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了海鱼的原味。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垛石村借助省级旅游特色乡村建设的契机,将晒鱼场景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打造出了“海底世界”般的独特晒鱼景观。
如今,垛石村的晒鱼产业已形成规模化,主要品种有鲅鱼、鳗鳞鱼、鼓眼鱼、偏口鱼、舌头鱼等40余种。晒鱼季从每年10月持续至次年4月,年产量超400万斤,产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线下批发商等渠道,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深受消费者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