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在东明(刘楼)乡村振兴共富产业园内,伊斯特塑业的员工正在作业。东明县瞄准烯烃新材料产业赛道,推动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形成了从原油加工到化工新材料、再到高端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东明石化产业园区,利用东明华夏佳润“石化宝典App”,可实现石化品物流全流程传送:客户发布订单,平台瞬间匹配、接单;买卖双方实时追踪车辆轨迹;司机一键获取服务点、加油站信息;交易款项全程线上流转……这个集行业资讯、产品信息、物流共享和智能车货匹配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让危化品物流与贸易在“指尖”流转,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这是山东省东明县发改局多措并举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的一个典型案例。
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参谋”与“关键推手”,东明县发展和改革局立足区位优势、紧扣国家战略,统筹谋划、精准施策。通过构建“北工南农”差异化格局,推动高端化工产业集群跻身省级“十强产业”雁阵集群,狠抓项目建设与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同步推进城乡融合、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为打造全国千亿级化工产业基地筑牢根基。
锚定定位绘蓝图。立足黄河入鲁第一县区位优势,紧扣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深化“北工南农”主体功能区布局,明确“双样板”战略目标。通过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顶层设计,形成“北部高端化工集聚、南部绿色生态发展”差异化格局,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产业赋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导产业强链升级,实施工业经济“强基提质”三年行动,推动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支柱型雁阵集群,东明石化、旭阳化工成为“头雁”企业。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256家,工业总产值1671.6亿元,居全市第一,工业用电量增长12%;东明石化UPC技术、EPOE项目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新兴产业聚链成势。精准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链主企业+配套集群”生态。依托东明石化引进优质项目,新材料制造企业从20家增至72家,2024年集群总产值同比增长4倍。恒昌化工高端聚丙烯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形成高端化工、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兴产业矩阵。
项目驱动,筑牢增长压舱石。机制创新促推进,建立“五个一”领导包保机制,实行台账化、清单式管理。2024年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42个,完成投资176亿元,24个项目竣工投产;2025年储备重点项目72个,总投资497.7亿元,形成梯次推进格局。
要素保障强支撑。创新三项机制,2024年争取政策性资金23.8亿元,获批额度全市第一。推进园区扩园扩区,完善配套设施,全年招引项目65个,到位资金67.6亿元,到账外资6304万美元,投资拉动效应凸显。
改革赋能,激发发展新活力。破体制机制壁垒,牵头10大牵引性集成改革,“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连续5年领跑全市并获全省推广;创新慢特病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医保典型案例,全年新增国家级试点2个、省级试点9个。
营商环境优服务。实现656个行政许可事项“一窗办理”、223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智能导服”覆盖县乡村三级。2024年减税降费7.5亿元,惠及经营主体9.7万户次,新增“四上”企业114家、经营主体9777家,营商环境测评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