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钢城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3 15:55:54
来源:大众日报

济南市钢城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字体:

  在济南市钢城区,文化如涓涓细流,悄然浸润城乡肌理。社区里,特色文化品牌让居民“抬头见文、举步即享”;广场上,歌声舞步交织成日常风景;非遗工坊中,唐装制作、微短戏拍摄为古老技艺注入时代活力。

  乡村振兴,既要有形之变,更需无形之魂。今年以来,钢城区坚持“塑形”与“铸魂”并举,在夯实文化阵地的同时,推动“送文化”与“种文化”深度融合,让优质文化资源真正沉下去、活起来、扎下根。

  阵地筑基,文化空间“可感可参与”。钢城区以6个市级文化社区试点为牵引,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品牌,打造出力源社区“和”文化会客厅、新兴社区“文艺新兴”舞台、振兴社区“全龄教育”实践等一批具象化文化空间,将抽象理念转化为群众可参与的生活实践。

  文化服务,贵在直达、重在普惠。钢城区推动“送文化”常态化、精品化,今年以来邀请市属院团开展公益演出66场,举办各类惠民活动218场,惠及群众超13万人次。“钢好你来 艺起精彩”2025群众才艺大赛,更让十余名本土歌手登上市级舞台,唱响“钢城好声音”。

  “送文化”不如“种文化”。钢城区挂牌成立区文化书院,构建“银发课堂、青春工坊、儿童乐园”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依托“群众点单、政府配送、志愿者参与”机制,每周开展广场舞、太极扇、少儿绘画等培训30余场,真正把文化种子播进基层土壤。

  在文化供给侧,钢城区探索“政府引导+志愿参与+专业支撑”模式,整合退休教师、文艺骨干、非遗传承人等力量,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推动课程设计更贴近群众需求。61岁的崔淑芬在“银发课堂”圆了太极梦;青年李芳洁在“青春工坊”写下第一幅书法作品;7岁的糖糖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红色书院”……文化书院已成为居民陶冶情操、学习技能、交流情感的重要平台。

  非遗创新,老技艺焕发新生机。非遗是乡土记忆的活态传承,钢城区以“非遗+创新”为路径,推动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澜头非遗文创园内,吴家大院青砖灰瓦与“鲸工坊”文创产品相映成趣;蟠龙梆子剧团探索“微短戏”模式,播放量突破3亿次,多部作品获“龙标”认证,为非遗“活态传承”开辟新路。

  钢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石相国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培育一批文化志愿者、挖掘一批乡村文化能人,打造“永不撤离的文化轻骑兵”,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乡文明素养。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