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山东淄博乡村里的“文明辩证法”-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8 16:20:24
来源:大众日报

藏在山东淄博乡村里的“文明辩证法”

字体:

  “以前办场白事,披麻戴孝、唱戏打鼓,摆席动辄好几天,没几万块钱根本下不来,不少家庭还因为分摊费用闹得不可开交。”11月14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大薄村党支部书记钟建广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过往白事大操大办的场景,仍感慨不已。

  为狠刹陋习,大薄村修订村规民约,划定丧事刚性“红线”,配套建设公益性公墓,用“减法”破陈规的务实举措,践行着藏在乡村里的“文明辩证法”。

  “厚养礼葬不仅实实在在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更弘扬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村集体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钟建广欣慰地说。

  距离大薄村不远的西河村则选择聚焦“孝老爱亲+文化赋能”,一方面建设“孝心食堂”“老年幸福院”,为独居老人提供助餐、健康体检等暖心服务;另一方面,深挖“宁戚饭牛”等齐文化资源,打造康浪河公园,推动文产融合,并借助数字直播赋能农产品销售,展现了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的乡村好景。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衡量地区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更是推进“五个淄博”建设的关键一环。11月13日,淄博市文明乡风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临淄区召开。参会人员不仅实地观摩乡风建设示范点,近距离感受各村在文明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与成果,还围绕“乡村好景”建设等核心内容交流发言,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成效。

  事实上,不只是大薄村和西河村,在淄博,移风易俗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淄川区推行新婚礼“三送”仪式,倡导新人签订《喜事新办承诺书》,采用简约新颖的婚礼程序;博山区推行“白事一碗菜”政策,简化丧事流程、减轻群众负担……诸多生动实践,共同勾勒出移风易俗带来的乡村文明新风貌。

  今年4月,淄博发布“陶风淄韵·乡村好景”文明乡风建设方案及“文明乡风一件事”齐帮办清单,从制度层面搭建“问题破解与价值引领”的辩证框架,为全市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划定清晰路径、明确具体抓手。自活动部署以来,淄博市2200余个村(社区)累计开展“文明乡风一件事”齐帮办事项1.3万次。其中,喜事新办帮办1241次,白事简办帮办134次,切实为群众解决了文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从白事简办减负到喜事新办简约,从孝心食堂的温暖守护到文化产业的活力迸发,淄博以“陶风淄韵·乡村好景”为抓手,用务实举措演绎乡村文明“辩证法则”——以“减法”破陈规、“加法”植根基,以“约束”定边界、“服务”激动力,以“传承”守根脉、“创新”活动能。这种藏在淄博乡村的“文明辩证法”,让文明新风浸润乡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的淄博答卷。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