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三届“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在山东东营开幕。活动现场发布了包括黄河河口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健康、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升、科普宣教体系更加完善等六项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成果;东营与相关机构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以及保护、发展、共建等一系列生态合作协议。
黄河口作为全球鸟类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横跨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全球鸟类迁徙线路,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在这里繁衍栖息,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去年,黄河口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近年来,东营市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高标准抓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随着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的不断深入,其创建成果也渐趋成熟。据了解,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投入资金15.6亿元开展陆海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修复,新增淡水湿地7.4万亩,疏通潮沟76公里,连通水系241公里,治理维护互花米草13.1万亩,恢复盐地碱蓬5.2万亩,构建牡蛎礁、贝藻礁2.6万亩,近3年生态补水达5.3亿立方米;还投入资金1亿元构建完善“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体系,打造“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联动指挥”的预警处置闭环管理平台,实现黄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全域智慧化监测和管理。
随着保护与修复的推进,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升,黄河口国家公园候选区鸟类种类增加到403种。今年,东方白鹳繁殖233巢、536只,创历年新高,已累计繁殖4260只;黑嘴鸥年繁殖数量稳定在1万余只。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