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单孔胸腔镜下同期双侧肺结节精准切除术。凭借精湛的技术、多学科的精密协作以及先进的快速康复理念,医疗团队为一位合并心脏支架病史的复杂患者,一次性化解双肺危机。
66岁的张女士(化名)因小腿腓骨骨折入住济南市三院,本以为只是一次常规治疗,不料术前胸部CT检查结果却让全家措手不及——她的右肺和左肺各发现一枚较大结节(右肺下叶1.5cm,左肺3cm),影像学显示结节伴有毛刺、分叶、胸膜牵拉等典型恶性征象。
“真是雪上加霜!”家属回忆道,“她三年前刚放了心脏支架,身体本就不好,现在一听双肺都需要手术,可能要分两次受罪,她心理压力极大,充满恐惧。”这突如其来的双重打击,让整个家庭笼罩在阴霾之中。
面对患者的复杂病情与沉重心理负担,接诊的胸外科主任张衍年高度重视。他首先与家属进行了深入沟通,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为确保万无一失,张衍年迅速启动医院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联合麻醉科、心内科、呼吸科、肿瘤科等多领域专家,展开全面细致的病情研讨。
专家团队集思广益,最终确定打破传统分期手术的惯例,采用“一次麻醉,同期双侧切除”的先进方案。该策略不仅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手术创伤与麻醉风险,避免两次手术带来的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更通过精准的术式设计,确保肿瘤治疗的彻底性。
经过医护团队的多次耐心沟通,张女士及家属的顾虑逐渐消除,坚定了手术信心。手术当天,一场技术与协作的考验正式展开。手术团队选用仅5mm的超细胸腔镜高清镜头,视野清晰,创伤更小。
术中,张衍年首先经患者右侧腋下一个2.5厘米的单孔,精准完成右肺下叶楔形切除及淋巴结采样。术中实施了“Tubeless”(无管化)技术,术后未留置胸管,极大缓解了术后疼痛。随后,在麻醉科主任王梅静及其团队的密切配合下,调整患者体位,重新调整气管封堵器以隔离左肺,为左侧手术创造安全条件。紧接着,团队施行了难度更高的左肺上叶肺段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为保障安全,左侧置入负压球细胸管(新技术),引流效果良好且不适感轻微。整台手术仅历时约2小时,过程流畅,出血极少。术毕,患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安返病房。
术后,科室全面贯彻“EARS”(强调术后早期恢复)康复理念。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张女士术后第一天即可坐起,第二天顺利下床活动。
康复出院之际,重获健康的张女士与家人激动不已,特意将写有“医者:仁心仁术 护理:白衣天使”的两面锦旗,赠予胸外科医疗护理团队。这鲜红的锦旗,不仅承载着患者及家属的深深感激,更是对济南市三院胸外科在高难度手术、精准麻醉配合、强大MDT协作、优质EARS规范以及温暖人文服务等方面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