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泉城济南正通过资源整合、业态创新与区域协同,推动文旅产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实现假期文旅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济南文旅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纳入监测的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3.4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济南市通过政策赋能、活动引流、场景创新等举措,全面激活文旅消费潜力,推动文旅产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的深入实践。
政策引领,构建消费促进体系
济南市文旅局精准出台系列政策,构建起“顶层设计+专项支持+惠民举措”的保障体系。今年,济南市出台《济南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等四大发展方向。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行动计划》,部署景区提质、业态创新、消费环境优化等12项重点任务。
在惠民政策方面,济南市联合中国银联、美团、携程、滴滴等平台,在暑期投放近5000万元消费补贴,覆盖住宿、门票、交通等领域。同时,与济南国际机场达成合作协议,联合天下第一泉、明水古城等景区推出航旅产品联动优惠,游客持当日登机牌可享受特定优惠。
活动引流,打造全时段消费矩阵
济南市以“四季主题+特色IP”为抓手,策划千余场文旅活动,打造全时段消费矩阵。冬季的“这一站,济南”新春贺年会,春季的“乐享春光 自在泉城”主题活动,夏季的“2025盛夏狂欢季”,每个季节都有特色鲜明的文旅活动。
以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为例,济南以“泉声秋韵 双节同庆”为主题,策划推出国庆游园、登山赏秋、文博展览、泉城好戏、美丽乡村五大主题、200多项文化和旅游活动。
品牌活动成为引客入济的重要引擎。大学生读城计划、“爱上济南”城市表白季、涌动泉城·游泉打卡、济南露营季等特色品牌活动成效显著。其中,#大学生读城计划#话题全平台累积阅读量达4.56亿,成为全国高校学子了解济南的“青春窗口”。
场景创新,拓展文旅消费空间
国庆假期,济南一批文旅新项目开门纳客,全方位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成为文旅市场的一匹“黑马”,8天假期纳客约24万人次。在鹊山生态文化区,游客可以漫步于充满浪漫气息的南洋风情街道,通过VR、AR等先进技术沉浸式感受自然生态的奥秘。焕新亮相的后宰门街成为热门打卡地,以李清照IP打造“清照小院”,游客身着汉服参与宋词吟唱与笺纸手作,沉浸式感受易安文化。
夜间经济成为延长消费链条的重要举措。济南启动“泉城夜八点·盛夏狂欢季”,整合旅游、文化、商业等资源,围绕夜游、夜娱、夜食等推出特色主题活动。环联夜市打造“民俗+美食+购物”综合空间,夜市日均客流量超6万人次。
业态融合,释放产业乘数效应
济南市推动文旅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释放产业乘数效应。演出经济表现尤为突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演出场所共推出各类营业性演出600余场,刀郎、单依纯、李健、李宗盛等大型演唱会持续火爆。据线上旅游平台统计,仅刀郎演唱会期间,全市酒店订单环比增长67%,景区门票增长75%,接送机订单增长31%。
济南还联合开心麻花、恒隆广场,策划举办“泉城好戏·济南首届戏剧季”活动,开辟“艺术+商圈”文旅商融合发展新路径。
文旅项目建设步伐也在加快。九曲黄河万里情、泉城名士坊等在建项目预计年内建成运营,不断丰富济南文旅消费空间。
全域协同,优化文旅发展格局
假期文旅市场的优异表现,也得益于济南对城市文旅格局的重塑。它推动了济南文旅从过去依赖个别景点的局面,迈向全域资源整合、多区域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长期以来,济南的文旅资源高度集中在泉城广场、大明湖、趵突泉等传统核心区域,这种格局导致核心区域游客承载量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此次济南集中上新的文旅项目,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全域覆盖、均衡发展的特点。
鹊山生态文化区填补了北部生态文旅空白,“九曲黄河万里情”激活了区县文旅潜力,而上新街“上新集”启幕和后宰门街焕新亮相,既为老城区注入了现代文旅活力,又重塑了老城区的文化标识与消费场景。这种“多点开花、全域联动”的文旅布局,打破了济南文旅“核心区独大”的固有格局,推动济南旅游从过去的“过境游”向“深度游”转型。
当前,济南文旅正从过去依赖天然禀赋的资源驱动全面转向深耕文化内涵的创新驱动。未来,随着“精准定位、全域协同、创新赋能”模式的持续深化,济南将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李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