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泥匠”亮相青岛地铁工地 实现全场景智能振捣-新华网
山东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26 16:03:13
来源:青岛地铁集团

“机器人泥匠”亮相青岛地铁工地 实现全场景智能振捣

字体:

  如果把地铁施工比作一个“大厨房”,混凝土浇筑就像制作一个大“蛋糕”,需要把材料充分搅拌、消除气泡,让“蛋糕”密实、均匀,而振捣就是这道工序的关键环节。在青岛地铁5号线维保中心项目的工地上,“机器人泥匠”不仅能精准掌握每道工序的火候,更实现了从底板到立柱、再到侧墙的全场景智能振捣。

  从“手艺活”到“科技范”

  青岛地铁5号线由青岛地铁集团第三建设分公司负责建设,电建铁路、水电三局、水电十一局承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振捣调整滞后、精度不足等难题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痛点。传统混凝土振捣依赖工人师傅的手感与经验,这种“手艺活”在10米高、截面1.6米×1.6米的大型立柱施工中,要想“精益求精”实在是难上加难。

  项目团队针对这些痛点,历经180个昼夜攻关,将人工智能与高精度传感技术深度融合,成功研发出智能振捣设备。“机器人泥匠”以“三维机械臂+智能传感”为核心,逐渐拥有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和灵巧的“双手”。

  侧墙振捣被业内公认为技术上的“终极挑战”,面积大、厚度小、内部钢筋网密布,机械臂不仅需要在垂直方向上精准作业,更要应对水平方向的复杂路径规划,对机器人的感知、稳定性和智能避障能力都提出了极致要求。在一次次实验后,它已经能够实时监测混凝土状态,精准调节振捣时间、深度、频率及振幅,实现了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的质的飞跃。

  全场景应用实现质效双提升

  在底板施工中,板类智能振捣机器人循着预设轨迹精准作业,振捣棒在混凝土中“快插慢拨”,实现标准化作业。它集成了行走、振捣臂旋转、360环视、智能变频系统,同时搭配远程监测控制及人机交互系统,构建起“感知-决策-执行”的完整智能作业闭环。

  在立柱施工中,这位机器人“振捣大师”展现出惊人效率:将单根立柱振捣时间缩短50%,施工效率提升100%,高空作业人员减半,饰面混凝土施工质量达行业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这位机器人“振捣大师”已高效完成I区、H区全部底板施工任务,浇筑面积总计近1.7万平方米,混凝土方量约1.14万立方米。质量检测显示,底板混凝土密实度合格率达100%,较传统人工施工效率提升30%以上,同时减少了30%的现场作业人员。

【纠错】 【责任编辑: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