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莱山:科学减重,就在家门口开方-新华网
山东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26 17:05:55
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烟台莱山:科学减重,就在家门口开方

字体:

  “我身高1米82,最重时320斤,近半年时间减了90斤,现在走路轻快,整个人都精神了。”日前,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王吉升正分享着自己的减重经历。  

  “吃得多又懒得运动,高血压、高血脂、尿酸也比较高,睡眠的时候呼吸也比较困难。对生活的影响太多了,上个楼都费劲,想运动但身体负担太大了。”王吉升坦言,他曾试过不少极端方法,反而伤了身体。今年5月,加入国家肥胖防控项目后,才真正走上科学减重的路子。

  “项目有专业团队全程指导,通过体质检测制订个人方案,我们每天通过‘享动健康’App记录和锻炼。几个月下来,不仅逐渐摆脱了体重问题的困扰,血压、血糖等指标也都明显改善。这不仅让我瘦了下来,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健康生活。”王吉升说。

  王吉升提到的国家肥胖防控项目,正是莱山区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基层慢病防控新路径,率先争取到的北京大学黄涛教授科研团队负责的国家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运动干预模式和肥胖防控的临床研究”试点。项目依托北京大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AI健康管理平台和严谨的科研设计,为居民提供精准评估、代谢检测等系统性健康筛查,生成“一人一策”的运动与营养方案,从源头上确保干预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腰围大了,体重超了,慢性病找上门了……今年以来,“体重管理”“体重管理门诊”热度居高不下。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如何有效应对肥胖这一重大慢性病危险因素,是基层健康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体重管理的核心,不仅是减重,更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长期养成。”莱山区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晓玉介绍,面对传统健康干预模式效果有限的困境,中心主动对接国家级科研资源,将社区打造为全国首个“运动干预与肥胖防控”示范基地,构建起了“技术核心+社区主体+居民参与”的三级运行机制。烟台市疾控中心、莱山区疾控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滨州医学院体育教师负责专业带教,社区书记和工作人员深入一线组织动员,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闭环。

  眼下,通过“运动+营养+宣教”三位一体的闭环管理模式,莱山区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推动科学减重不断从理念走向实践。社区每周六次组织集体锻炼、八段锦等线下活动,累计开展集体运动超百场,参与人次超10000;居民通过“享动健康”App进行每日饮食与运动打卡,系统自动生成热量差反馈,让健康管理“看得见、可坚持”。此外,积分奖励制度和“减重明星”评选等也有效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跟着专家制订的方案减重,再配合着八段锦锻炼,3个月不仅减了23斤,我的血糖也控制成功了,现在很正常。”黄海明珠社区居民李美菊表示。“App上的热量提醒特别实用。”正在控制血糖的王女士说,“每天看着系统生成的热量差,就像有个营养师在身边指导,让我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经过数月的系统干预,项目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全体参与者三个月平均减重3.18公斤,其中27%的参与者减重幅度超过5%,更有7.5%的参与者实现减重超10%的显著成效。在身体指标方面,腰围平均减少4.73厘米,臀围平均减少2.71厘米。健康改善更为突出: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9.40/8.95 mmHg,血糖平均下降0.22 mmol/L,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分别平均下降0.26、0.07和0.3个单位。这些扎实的数据,为慢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眼下,以体重管理“小切口”推动慢病防控“大工程”的莱山实践正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受益,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莱山模式”。黄海路街道社区的成功经验,已迅速辐射至莱山区滨海、初家、福山区清洋街道等分中心,并带动烟台市形成“标杆引领、全域启动”的生动局面。其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干预方法和动员机制,更被采纳为国家级项目的标准范式,并多次受邀向全国各分中心授课推广。

  “从首块试验田到全国示范基地,进而被树立为模范分中心的标杆,完成从技术输入向模式输出的华丽转身,‘莱山模式’正以扎实的成效和可复制的路径,为慢病防控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莱山区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未来,“莱山模式”将继续深化“体医防融合”机制,拓展服务覆盖面,为“健康莱山”建设贡献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