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上去温暖柔和,香气沁人心脾。”11月23日,游客在东阿县艾山村体验艾草产品时感叹。如今,东阿县已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艾草产业链,产品远销全国160多个城市。据东阿县林业发展中心主任迟艳介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近4000亩,亩均收入3万至6万元,其中艾草标准化种植基地带动农户亩均纯收入约3500元。
艾草产业只是聊城市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聊城市依托造林绿化形成的森林资源,积极探索“林药”“林菌”“林禽”等复合经营模式,推动林下产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延伸。
在高唐县国有旧城林场,棉花与林木共生,形成独特的生态种植区。莘县马西林场的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富民增收的特色抓手。阳谷县寿张镇的林下蚯蚓养殖基地里,蚯蚓一年可收获七八茬,既能作饵料、药材,其粪便还能制成有机肥,市场供不应求。阳谷县赵王河林场则创新“林—蛙—菜”生态循环模式,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在林下养蛙,树长得更壮,蛙也品质更好。”阳谷杏林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金刚指着养殖池介绍,200平方米的池内约有2万只蟾蜍,林木为其提供了天然栖息地,而蛙类的活动也促进了树木生长,使林木年产量提升约30%。
为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聊城市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分散林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集聚。目前,全市林下经济面积已超8万亩,年产值4.45亿元。
“我们将继续因地制宜推广高效复合经营模式,推动产业链延伸,结合文旅开发、森林研学、生态采摘等新业态,把森林资源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生态优势。”聊城市林业发展中心主任郭喜军表示。
从艾草飘香到蛙声阵阵,从菌菇丰收到蚯蚓蠕动,聊城市正以林下经济为笔,描绘一幅“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画卷。(记者 白文斌 李甜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