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山东省农科院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2022年06月08日 18:02:27 |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十年来,山东省农科院怀揣初心、肩扛使命、脚沾泥土、心装百姓,在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引进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等方面连续取得重大突破,多项举措系全国首创,为山东农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我和同事们坚持让农业科研‘接地气’,我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种进土壤里。”王法宏是全国小麦种植方面的专家,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研究的课题就是怎么种好小麦。为了提高播种质量,他研究成功了一套播前、播后二次镇压抗逆高效技术。这一技术获得了202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还被列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2022年4月19日,王法宏在长清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查看小麦长势。

  

  6月5日,记者联系上王法宏时,他正在泰安的一处试验田查看小麦收获情况。从5月7日至今,他一直奔波在全省小麦收割一线。“去年部分小麦确实受到了晚播、后期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但目前来看产量超乎预期,令人期待。”王法宏难掩兴奋之情。

  和王法宏一样,在位于临沂市郯城县的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的核心试验田里,专家们也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将割下来的不同代号的麦穗单独装进一个网袋,扎紧口后运到晒场晾晒。从秋种到夏收,育种科研人员为了培育一个小麦新品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耘在这片土地上。

  据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所长、省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刘成介绍,近年来,作物所聚焦高产广适、优质强筋、抗旱节水、特色营养四大育种目标,培育出了济麦38、鲁研128、济麦44、济麦60、济糯116等20多个新品种,受到越来越多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认可。

  2022年4月,王淑芬研究员在课题的人工气候室进行十字花科蔬菜耐抽薹鉴定加代试验。

  “为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们育种人干在其中、乐在其中。”

  连破全国单产纪录

  小小一粒种子,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国家战略。十年来,山东省农科院围绕“科技创新”四个字不断发展,多项成果打破全国单产纪录,一大批品种和技术被列为国家或省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济麦22连续9年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累计超过3亿亩,增产小麦270亿斤。成功培育审定高产、稳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济麦70,实打亩产810.98公斤。水旱兼用优质绿色小麦新品种济麦379,节水指数1.216,该品种氮、磷营养高效,优质强筋,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品种的典型代表。齐黄34先后以亩产353.45公斤、302.6公斤创我国夏大豆高产纪录和盐碱地单产纪录。花生单粒精播技术,创亩产782.6公斤的世界纪录,连续多年被定为国家主推技术。“矮杰”甜樱桃矮化砧木新品种以1250万元的价格转让,创我国果树品种转让费纪录。历经18年选育而成鲁西黑头羊。十年来,山东省农科院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

  2020年10月11日,菏泽市东明县2万亩“齐黄34”大豆绿色高产田进行实打验收,实收地块最高亩产353.45公斤,创我国夏大豆高产纪录。

  今年4月15日,山东省农科院发布了“十三五”以来该院研发的十大品种和十大技术(产品)成果,涵盖粮经作物、果树、蔬菜、畜禽、植物保护、农业机械等研究领域。其中,8个品种已通过国家审定或登记,6项技术入选国家或山东省主推技术,为山东省乃至黄淮海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成果和技术支撑。

  61项成果拍出2.22亿元

  为破除制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2020年4月,山东省农科院聚焦寿光蔬菜、菏泽牡丹、沾化冬枣等13个特色农产品和区域优势主导产业,首批建设了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构建开放的新型研发服务平台、供需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科企优质资源的共享体系等,加速科技成果产出和转移转化。截至目前,共建成75家产研院,实现全省优势农业产业全覆盖。

  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山东省农科院举行第二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

  不仅如此,山东省农科院还深化改革,让科技翅膀更加坚强有力。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举办两届农业科技成果拍卖会,吸引省内外300余家企业参与竞拍,61项成果拍卖总金额达2.22亿元,敲响了山东农业科技成果拍卖第一槌。

  据报道,2020年以来,山东省农科院制定出台“1+7”政策办法,建立省级农科院院所两级法人治理结构下的成果转化管理新模式,由专门公司进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对全院成果转化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和部署,力求实现成果转化效益最大化。

  科技人才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田丽丽博士在招远槐花岭家庭农场展示茶叶一芽一叶采摘标准

  山东省农科院将“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确定为总战略,以“推倒四面墙、迎来八面风”为总基调,深入开展“三个突破”战略行动——在烟台招远、临沂费县、菏泽郓城整县域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示范县,把1000多名科研人员“赶到”生产的主战场上去,集中探索整县域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的模式。

  2020年5月,山东省农科院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为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薪酬福利待遇。首批聘任18名院士、19名知名科学家担任“第一所长”,着力解决山东农业科技重大问题、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据统计,山东省农科院2020年以来引进高层次人才43名、海外高端人才12名(含外籍院士3名)、优秀博士146名。赵振东研究员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本土院士“零”的突破。

  除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描述,山东省农科院近日还打响了“黄三角”科技大会战,选派首批28名专家赶赴“黄三角”挂职,开展“黄三角”区域农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和成果示范转化。

  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衣云鹏博士展示纯化的Hz-1产品

  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的龙头,山东省农科院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及山东相关战略部署,组织实施黄河三角洲科技大会战,全院21个研究单位创新团队参与人数达550余人,落地实施科技项目149项,交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山东农科院答卷”。(王倩)(完)

责任编辑:吕放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1112872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