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济南历城港沟街道芦南村:党建开新路,山村焕新颜

2021年12月10日 15:06:23 来源: 济南历城区委宣传部

  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位于历城区最南端,背靠南部山区的绵延群山,仅有一条公路与主城区相连。2005年以前,村民常年以开山采石、畜牧、卖山货为生,人均收入每年不足2000元。经过十七年的艰苦奋斗,芦南村终于找到了一条党建引领的振兴新路,只有620人的小山村实现了“山乡巨变”。

  坚持一个好班子,让思想阵地更牢固

  芦南村人口少,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2005年,芦南村新一届党支部成立之初即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立目标,以“团结奉献,创新有为”的精神为指导,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每一名班子成员都冲锋在前。四任村党支部书记“退休不褪色”,立足新岗位,为芦南发展贡献力量。

  党员的觉悟提升了,干事创业的本领强了,基层党组织才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党支部带头下,芦南村完成了土地增加挂钩国家试点、土地复垦、老村拆迁,全村新增土地127亩,为土地流转、产业规划提供了空间。

  走出一个新模式,让活力释放更充分

  从脱贫致富到乡村振兴,芦南村走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2018年,芦南村党支部领建的农业专业开发合作社和股份经济合作社,与诗酒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开战略合作,诗酒田园参与开发芦南村的重点工程——云台山田园综合体项目,推动芦南村产业升级和集体增收。

  该模式坚持按照芦南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进行资本引入,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坚持以村民为主导进行平等的村企合作,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合作社与企业实行“合股联营”,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持续分红,以350万元为基数,每十年向上浮动10%。芦南村由此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与市场、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的有效对接。芦南村村民委员会还与诗酒田园签订了“村企合作协议”,村民可优先在诗酒田园公司实现就业。

  有了前期退耕还果的基础,借助村企良性合作的东风,云台山上逐渐形成集高科技农产品种植、果品采摘、花卉繁育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林,30亩牡丹园为济南和周边城郊游客提供了赏花游玩好去处,开发牡丹花茶、牡丹花瓣茶、花蕊茶等特色茶品,进一步擦亮了芦南品牌。云台山下,芦南村筹建智慧温室、车厘子温室、山楂加工厂,自主研发山楂酵啤、山楂棒糖等健康食品。

  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规模化产出的同时,芦南村还注重延长产业链,提供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亲子采摘和手工DIY等服务,积极探索“农事+康养”新型养老产业,作为试点挂牌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2021年,芦南村山楂体验园正式开园,吸引了济南和周边地市数千游客前来体验,亲子互动其乐融融。走在“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道路下,芦南村大踏步奔向三产融合的产业新格局。

  畅通一条新路径,让党群服务更精细

  2013年5月,全体村民从山间村居迁至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天然气管道、配备电梯、精装修的现代化楼房。芦南村创新“党建+网格+服务”,党员就是大伙儿最贴心的网格员,村书记就是大家的网格长,一句“有事找党员”暖了民心、聚了人心、旺了村风,更切实提高了芦南百姓对党组织的认同和向往。

  2021年,芦南村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综合治理综合委员会,由村“两委”成员主要负责,下设六个居民小组,通过“阳光议事”动员选拔村内能人作为组员,参与到每一个工作的领域中去。通过不断发掘内生动力,芦南村实现了从党员主抓到党群协同的转型升级,畅通治理路径,提高了全村的精细化治理水平。

  编织一张保障网,让百姓生活更幸福

  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芦南村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用大米每年分、住楼不要钱、老人退休制的“三固定”和保入学、保养老、保就医的“三保障”编织出一张保障网,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村民。

  在芦南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可分档享受“退休金”,每天中午可到幸福院免费就餐,每日约配餐70次。3-6岁儿童每年享受5000元幼童补贴,直至上小学。村“两委”还加快研究大病补助计划,为患重病慢病、且医药费超过家庭支付能力的村民家庭提供大病补助。成立了芦南云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为村民提供“点单式”技能培训,通过劳动培训,芦南村共计有67人通过村企合作在诗酒田园公司实现就业。到2020年,芦南村集体资产达到4.05亿,集体收入达到350万元。(完)

[ 编辑:张建波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5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