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山东频道 > 信息

威海人社“静默认证”擦亮民生底色

2022年04月18日 16:29:10 来源: 大众网

  2018年7月,人社部全面取消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要求各级人社部门创新服务手段,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模式。如何做?怎么做?彼时,已经“展露锋芒”的大数据技术成为山东省威海市人社部门破题的关键。

  数据共享一张网,省市联动一盘棋

  2019年以前,每年的4—6月份是威海市社保待遇领取人员集中认证的时间,各级社保经办大厅人头攒动、扎堆排队,最多时一天超过500人前来办理资格认证,工作人员要对全部领取待遇人员开展认证,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认证率维持在75%左右;而今,威海市各级社保经办大厅再也不见资格认证人员人山人海的景象,基层经办人员负担大大减轻,认证率却达到了98%。这一切的转变得益于威海威海市社保待遇“ABCD”静默认证体系的建设。

  自2019年起,威海市人社部门按照深化“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资格认证,历时一年半,于2020年6月创新构建了以大数据动态认证为主、线上自助认证为辅、线下社会化兜底认证为补充的“ABCD”静默认证体系,其中,A代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认证模式,B代表生物识别(Biometrics)认证手段,C代表社区(Community)社会化兜底认证服务,D代表大数据(Data technology)认证资源。

  威海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主任郭良田表示,威海市“ABCD”静默认证体系的基础是“D”,也就是大数据认证资源。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海量数据,以数据描绘出资格认证人员的行为轨迹,是“ABCD”静默认证体系构建初期的头等大事。

  基于此,威海市人社部门依托各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构建了涉及公安、民政、卫健、司法等24个部门的数据共享协同机制,并通过建立待遇资格认证大数据标准规范,实现了对跨行业、跨领域的多源、异构、分散的数据进行整理、转换、清洗、融合,建立起覆盖领取职工养老待遇人员、居民养老待遇人员、工伤1—4级待遇人员、遗属待遇人员等全部享受定期待遇资格人员的生存状态认证模型。

  至此,威海市人社部门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大力推进数据共享,推动认证服务由被动到主动、由人工到智能、由动员到静默的流程再造,在节省每年认证工作经济、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同时,将认证率提高到98%。

  智能算法瞄靶心,无感认证少跑腿

  面对海量大数据,如果仍然依靠人工分辨,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威海市社会保险事业中心资格认证科科长肖思安说,威海市“ABCD”静默认证体系的关键是“A”,也就是人工智能认证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建立社保待遇领取资格大数据认证服务平台,引入智能算法和机器自我学习概念,对待遇领取人员开展全方位行为轨迹大数据分析,动态判断待遇领取资格,目前主要通过关键数据分析算法和关联数据分析算法,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无形无感认证,真正让数据库“真管用、用得好”。

  2020年10月,退休人员潘女士因小腿骨折,在文登整骨医院进行住院治疗。潘女士出院时,使用医疗保险进行住院报销,认证服务平台通过关键行为模型获取她本人的医保结算信息后,自动给予认证通过。这一智能化认证方式运用的就是关键数据分析算法,即将全民参保登记、医保缴费、长期护理保险、家庭医生签约、非危重病住院医保结算、死亡备案、司法审判、出入境记录等70多种信息作为关键数据,确定为“强行为”认证依据,通过“大数据统计比对+行为异常冲突检测”方法,直接判定社保待遇领取人员认证状态,生成社保待遇领取资格人员名单及丧失社保待遇领取资格人员名单,实现待遇继续发放或及时停发。

  又如,退休人员李先生近期有门诊就医、公交卡充值等行为,虽然这些单一行为并不能证明其生存状态,但认证服务平台可通过关联行为模型分析其近期所有行为的发生类型、次数和频度等特征,综合分析予以认证通过。这一智能化认证方式运用关联数据分析算法,将大病结算、异地备案、转诊审批、慢病审批、门诊就医、社保卡刷卡消费等40多种信息作为关联数据,确定为“弱行为”可参考认证依据。通过海量“弱行为”数据多算法分析+排名加权方法,综合判断无“强行为”人员认证状态,与关键数据分析算法形成互补。

  如果通过关键数据分析算法和关联数据分析算法都无法确认待遇领取人员的认证状态,认证服务平台还可以给相关人员发短信,提醒其进行线上自助认证。

  往年,家住威海市环翠区竹岛社区的退休人员王秀霞都要步行10分钟到社区居委会进行资格认证。今年,王秀霞则赶了一把潮流,她的儿子通过“威海人社发布”微信公众号的“掌上大厅”足不出户完成了资格认证,整个过程仅用了2分钟。这次自助认证,主要是依靠威海市“ABCD”静默认证体系中的“B”,也就是生物识别认证手段,俗称“刷脸认证”。威海市人社部门为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理认证手续,创新推广了线上自助认证新方式,在“威海人社”手机应用程序、“威海人社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设置了资格认证服务事项,可在线办理资格认证;同时考虑部分老年人使用手机不熟练的实际情况,还开通了代办功能。

  肖思安表示,威海市现有85万名领取社保待遇人员,通过大数据智能认证,可解决86.5%的待遇领取人员认证问题,认证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级匹配再创新,基金发放更安全

  张秀兰是荣成市虎山镇西峰山后村的会计,每天上班后她都会熟练地登录认证服务平台,查询是否有待遇领取待核实人员信息。“待核实人员信息每月会多次更新,只要有新的待核实人员,我通常会马上打电话或上门核实他们的具体情况,并第一时间通过认证服务平台向上级反馈核实信息。”张秀兰说。

  张秀兰所说的工作,正是威海市“ABCD”静默认证体系中的“C”,也就是社区社会化兜底认证服务的具体体现。威海市人社部门通过市、区(县)、镇(街)、村居(社区)四级认证服务平台,将待遇领取待核实人员按户籍地匹配至村居(社区)一级,建立服务管理台账,实现社会化兜底认证。肖思安介绍,上门核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及时获取待核实人员信息并准确分配给相应村居(社区)。

  待遇领取待核实人员信息是如何产生?威海市人社部门根据社保待遇水平和丧失资格后的待遇抵顶能力等情况,为每名待遇领取人员“订制”认证服务期,认证服务期一般为12个月,最短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认证服务期内,待遇领取人员每产生一条认证信息,认证服务平台就自动更新一次认证时间,认证服务期相应递延;认证服务期内,待遇领取人员从未产生认证信息,认证服务平台自动将其列为生存状态待核实人员,并实时生成人员名单。同时,认证服务平台还设置了1-3个月的警戒期,也就是说,当待遇领取人员认证服务期还有1-3个月结束时,就会自动生成警戒名单,同步将名单匹配至村居(社区)。

  为确保待核实人员精准分配到村居(社区),威海市人社部门通过国家统计局门户网站提取最新的市、区(县)、镇(街)、村居(社区)四级行政区划信息,并设置在认证服务平台中,与待遇领取人员登记的户籍信息进行四级精准匹配,细化到全市8个区市、75个镇街、2899个村居,实现覆盖到村居(社区)的待核实人员清单点对点分发。目前,全市每月待核实人员滚动信息仅2万余人,平均到每个村居不足10人,大幅减轻了各级社保大厅和基层平台工作压力。

  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待遇领取待核实人员的认证工作成效,威海市人社部门还构建了健康评估模型,结合住院、高龄、病种、护理、门诊、用药6类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健康画像,评定健康指数,研判、评估健康状况,准确识别待核实人群中的重点关注人群,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基层平台。

  郭良田表示,以往待遇领取待核实人员只能暂时搁置或10—12个月以后暂停发放待遇。认证周期长,冒领风险高。现在通过四级精准匹配,可以依靠像张秀兰这样的认证协理员,第一时间进行入户核实,切实维护基金安全。同时,有了重点关注人群信息,可以结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利用镇(街)、村居(社区)社保服务平台,通过组织健康体检、文体活动、走访慰问等方式开展社会化服务认证,寓认证于服务。

  改革一小步,便民一大步。威海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从“有感”到“无感”的转变,实现了经办服务创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级,全力营造出社保线上服务新生态。威海人社部门也将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广认证结果应用,努力让更多服务对象享受到“静默认证”的好处,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 王珏 通讯员 刘泉鑫)

[ 编辑:贾淼 ]
欢迎下载新华网客户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9112857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