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新华社建社90周年;今年6月28日,是山东分社建社80周年纪念日。

  80年前,山东分社诞生于艰苦卓绝的抗日烽火之中,诞生于八百里沂蒙的高天厚土之间。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战火和硝烟就与她如影随形,牺牲和奉献就成了她的精神底色。可以说,山东分社早期的成长发展之路,是枪林弹雨中写就的一篇篇报道铺成的,是无数英烈的殷殷热血染红的。

  她的红色基因,与生俱来。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新华精神、践行职责使命、建功伟大时代,永远是山东分社人的己任与担当。

 
 

  “困难是巨火,把我们锻炼,我们是坚钢,愈炼愈坚强;困难是我们的,胜利也是我们的,谁能熬过这艰苦斗争的锻炼,谁就能达到胜利的明天。”
   今天是昨天的明天。这是一首自励战歌,给了战争年代新华社山东分社职工无穷的斗志和力量;这是一把打开历史的钥匙,把我们带回那段艰苦卓绝的铁血岁月——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先后成立,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武装力量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39年1月1日,作为山东分局喉舌的大众日报创刊。不久,其下属的大众通讯社即开始摘编报纸上的要闻,发往延安新华总社。

  1941年6月,在接到中共中央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对外广播的指示后,大众通讯社改名为新华社山东分社。6月28日,《大众日报》首次以“新华社山东分社”为电头刊发《八路军破袭敌伪皆望风披靡》等6篇电讯稿。这一天,被视为新华社山东分社诞生纪念日。

 

 

  是时,各抗日民主根据地陆续成立了多个新华社地方分社,如1939年10月成立的新华社华北分社、1940年11月开始发稿的新华社晋察冀分社(正式成立时间为1945年6月),还有晚于山东分社的晋冀豫分社、晋西北分社、太岳分社、冀中分社、华中分社。这些地方分社与山东分社一样,组织上隶属于当地党报,业务上与延安总社发生关系。

  山东分社诞生的年代,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一方面,日军集中了侵华的大部分兵力,对各敌后根据地发动了极其残酷的“扫荡”;另一方面,国民党当局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调集大量兵力包围、封锁、进攻敌后根据地。双面夹击,各敌后根据地进入了极为困难的时期。首要的困难是粮食,能吃上马料——黑豆就算是上等的粮食,经常吃的是用地瓜秧、榆树叶掺一点地瓜面做的捏不成团的“垛垛”。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山东分社的同志们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经常转移突围,坚持在纷飞战火中采写新闻、收发电讯。

  1941年冬,日军调集5万兵力,对沂蒙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历时70多天的大规模残酷“扫荡”,妄图消灭八路军115师和山东纵队指挥机关,摧毁沂蒙山区中心抗日根据地。11月30日,由山东分社采编主任郁永言率领的第二战时新闻小组随八路军115师和山东分局向鲁中蒙山西南转移,在大青山遭敌袭击,包括郁永言在内18人壮烈牺牲,这是分社成立不到半年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损失。

 

郁永言、叶凤川、陈虹、方曙等多名同志牺牲的地点——大青山李行沟
 

  人们发现,郁永言的身边散落着带血的日记本和一条镜腿用线绳拴着的眼镜。有的同志连中数弹,有的同志身躯被敌军刀砍断,有的被刺刀穿透,有的身旁还有与敌滚打搏斗的印迹……

  几度搏杀动天地,碧血忠魂烁古今。

  时任山东分局副书记兼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主任黎玉说:“大青山突围是山东抗战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 人们在新华社烈士郭季田的遗物中发现一本日记本,其中他这样写道:“我发誓地向天呼号,为了民族的生存,要流尽最后一滴血!”

 

  李竹如,新华社山东分社第一任社长。其身形与名字一样修长儒雅,其风骨也与名字一样正直顽强。

  1925年春节,20岁的李竹如在自家大门口贴出“马列传天下,世界要大同”的对联,成为家乡山东利津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27年,李竹如在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中,李竹如发现了报纸的力量。1935年后,他陆续主办《新亚日报》《文化报》《中国人报》及《新华日报》华北版。1940年担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的他亲自兼任大众日报社长,1941年6月兼任新华社山东分社第一任社长。

 
新华社山东分社第一任社长李竹如
 


1940年夏,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中)、省战工会副主任陈明(右)与李竹如(左)在鲁中抗日根据地

 

  郁永言率领的第二战时新闻小组在大青山遇袭时,李竹如率领的第一战时新闻小组正在鲁南区处理危局。第二新闻小组的电台在战斗中丢失,山东分局与中央联系中断。为及早与中央取得联系,1942年元旦刚过,李竹如率部提前返回,并要求大家确保电台安全,“人在马达在,头掉马达掉”。李竹如一行日夜兼程100多公里赶到沂南县薄板台山东分局驻地时,分局书记朱瑞亲自迎接:你们始终坚持,立了大功。

  1942年秋末,日本侵略者在山东实行第二次大规模“扫荡”。11月2日,战工会、山东军区等领导机关被敌人围困在沂水县对崮峪,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在傍晚的突围中,时任山东省战工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前身)秘书长的李竹如,在翻越一道石墙时不幸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7岁。

  此次突围中,一同牺牲的还有新华社山东分社和大众日报其他6位同志。

 

李竹如牺牲地山东沂水对崮峪
 

  有人说,山东分社这支队伍是一手持枪、一手握笔走过来的,是一脚蹚血、一脚蹈火走过来的,这就是山东分社的红色基因、精神底色。他们以青春和热情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新闻战歌,以鲜血和生命回答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如何做”的时代命题。

  1941年,李竹如在《光荣的历史与光荣的任务——为“九一”记者节而作》一文中指出:“历史上从来没有无立场的报纸,也没有无立场的新闻记者。”“在抗战进入更加困难的今天,记者担负着更加光荣的任务,他站在宣传战的最前线,不仅是一个宣传家、鼓动家与社会教育家,还应是一个组织者、督促者与指导者。”

  郁永言则直言新闻记者就是“文化战士”:“一个严重的任务,今天摆在我们每一个山东文化战士的面前。年青的山东人民的英勇斗争,需要我们全面的反映,并把这些生动的宝贵的经验教训传播给全国的人民,特别是深远的大后方和被敌寇层层封锁得如陷十八层地狱的敌占区人民的耳目里去。”

  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山东分社脚跟始终立定在大众之中,鼓舞大众、团结大众、服务大众, “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成为山东人民抗日、解放战争的旗手,唤醒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号角。这一点,与“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新华精神高度契合。

 
 
战争年代的山东分社,几经迁移,几经更名。
 
 
1941年6月 山东分社成立于沂蒙山区的临沭县利城村;
1942年春天 东迁至莒南山区;
1945年9月23日 进驻刚解放不久的鲁南重镇临沂城;
1946年3月 根据新华总社和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局1945年10月山东分局与华中局合并成立)指示,改称“新华社山东总分社”,下属鲁南、鲁中、滨海、胶东、渤海五个分社;
1946年底(一说1947年2月) 新华社山东总分社与北撤山东的新华社华中总分社合并,组建为新华社华东总分社,下辖鲁南、鲁中、滨海、胶东、渤海、江淮、盐阜、淮北、皖江等分社,以及两个前线分社、一个支前分社。
1947年 根据形势的需要,建立不久的华东总分社跟随华东局、华东军区、山东省政府等领导机关撤离临沂,进驻莒南、五莲山区。
1947年春夏 华东总分社的两个前线分社划出,组成新华社华东野战军总分社,解放军各兵团、各纵队均建立了分社、支社,隶属华野总分社,形成专门的军事报道系统。新华社老社长穆青曾说:“是山东这块土地造就了山东分社,造就了解放军总分社,应该感谢山东人民。”
1947年夏秋 华东总分社奉命抽调大批新闻干部和报务人员随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兵团西进,到达新开辟的中原解放区,建立了中原总分社。
1948年麦收之际 华东总分社跟随华东局和华野领导机关,从五莲山区驻进昌潍平原上的益都县城南农村(今青州、临朐境内)。
1948年9月下旬 济南解放。华东总分社第一副社长恽逸群率一批新闻干部随先头部队进城,组建了新华社济南分社,创办济南市委机关报《新民主报》。
1949年3月下旬 中共中央华东局南下,山东分局重新成立。华东总分社改为山东总分社。《新民主报》和济南分社的大部分人随华东局南下。
1949年4月1日 山东总分社离开益都迁到济南。
1950年4月 山东总分社改名为山东分社。
 
   
 
  山东分社——山东总分社——华东总分社——山东总分社——山东分社。
  作为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个以省份命名的分社,饱经血雨腥风,一步一个脚印,竟然走出了如此对称的轨迹。
 
 
  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透过80年的烟云,回望那段峥嵘岁月,回望那段苦难辉煌,仍然让人心潮激荡、叹服不已。分社前辈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趟出一条光辉大道,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1年4月3日,利津县烈士陵园。霏霏细雨中,山东分社的干部职工祭扫了中共新闻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分社第一任社长李竹如烈士墓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今年以来,分社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参观大众日报社社史陈列馆,邀请分社退休老领导给干部职工讲分社社史、奋斗史,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学习新闻前辈和新华先烈。4月3日,利津县烈士陵园。霏霏细雨中,山东分社的干部职工祭扫了中共新闻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分社第一任社长李竹如烈士墓,在烈士纪念馆深入了解李竹如生平事迹,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一系列活动,使干部职工受到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启迪。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红色基因是新华社山东分社人最可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谱系、力量源泉。为迎接分社80华诞,我们完成了分社简史第一辑(1941-1949)的编纂出版,以此向那段岁月致敬;我们正在努力完善分社烈士名单,让英魂得归安处,让思念熠熠发光;我们正在整修分社诞生地临沭旧址,重新布置展陈,以重现那段光荣历史,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导航仪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前行。不忘来路,才能看得清出路。80年来,正是在红色基因影响下,山东分社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始终为人民歌与呼。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分社先后推出郝建秀、张海迪、许振超、王乐义、朱彦夫、崔学选等一大批典型人物,先后推出厉家寨、九间棚、济南交警、青岛制造、上合青岛峰会、烟台万华等一大批重点报道,弘扬了社会正气,引领了时代风潮。

  80年风云激荡,80年筚路蓝缕。

   今天的纪念,是为了锚定方向、激发力量。我们接续奋斗,只为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执笔:余孝忠 王海鹰)

 

 

扫描或点击二维码,参与H5互动。忆沂蒙情缘,看故土今朝!
 
Copyright © 2000 - 2021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